對于房地產市場,這一屆政府與上屆政府最大不同,就是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發生之變化,但很少對房地產市場出臺宏觀調控政策??梢哉f,從2013年以來,新上任的政府不僅沒有對國內住房市場出臺任何宏觀調控的政策,也沒有對住房市場變化發表什么言論?;旧喜扇×藢ι弦粚谜?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black;" >房地產政策完全默認的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當2013年房地產市場價格持續上漲時,新政府對這種價格上漲采取默許的態度;當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周期性調整時,盡管各地方政府采取了不少五花八門的救市政策,但是中央政府對此既不肯定也不反對。不過,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態度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并認為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是正常。不打壓也不救市。這與以往中央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有一個重大轉變。如果是這樣,十八屆三中全會“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精神有可能在房地產市場得到逐漸地落實。
不過,當前住房市場對此仍然疑問不小。因為,當前中國住房市場是一個以投資為主導的市場。在這個市場,與消費為主導的市場在定價基礎、價格形成機制及運作機制、市場供求關系等方面與消費為主導的市場有根本性的差別。在投資為主導的市場,如果市場預期發展根本性逆轉,那么這個市場的周期性調整就會開始。
但是,以投資為主導的住房市場周期性調整開始,主要表現為不少投資者開始退出市場,從而使住房市場需求突然間急劇下降,甚至于有些地方這種需求可能降到零。因為投資者預期到購買住房無利可圖、甚至虧損時,他們根本不愿或不敢冒險進入市場。不過,盡管投資性住房需求急劇下降,但持有住房的投資者及企業(特別是地方政府不讓企業降價銷售時)卻是不愿意按照住房市場的供求關系變化來調整價格,而是憑以往的經驗(特別是中國近十年住房的價格只漲跌,即使有時宏觀調控讓房價有所小波動,最后還是讓房價漲上去)及住房投資特性,以為國內住房的歷史又會重演,當前房價微小下降然后又會漲上去,因此,這些投資者根本就不會把自己的房子通過價格調整賣出去,而是待價而沽。即使房地產企業要這樣做,也被地方政府阻止。這就是當前國內住房市場真實寫照。
不過,任何投資者是面對未來的,歷史經驗對投資者可參考,但還得看具體情況。因為,這次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不是政府政策所引發,而是金融市場條件變化及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所導致,是市場使然??梢哉f,一旦金融市場變化所引發市場預期逆轉,引發的住房市場周期性調整,并成為一種住房市場之發展趨勢,那么政府的短期政策要改變這種趨勢幾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國內央行最近要求商業銀行對住房按揭貸款合理定價、要提高住房按揭貸款審批效率。但是,央行越是對商業銀行喊話,住房按揭貸款申請越是困難、按揭貸款利率越是上升,何也?這完全是國內商業銀行的市場行為,是市場使然。因為,當前的市場條件下,國內銀行貸款成本全面上升,再加上銀行意識到住房市場風險增加,商業銀行豈能損害自己利益來做這種貸款呢?特別是商業銀行的最終利潤與個人利益直接掛鉤時,商業銀行對央行喊話不會言聽計從。這就是當前國內市場市場周期性調整的市場力量。
既然當前國內住房周期性調整是市場使然,中央政府也希望讓市場在這次住房市場周期性調整中起決定性作用,那么這種住房市場周期性調整的結果會是什么?又意味著什么?可以說,國內住房市場發展了十幾年,其周期性調整也是第一次。而以投資為主導的住房市場的周期性調整一旦開始,也就意味著整個市場預期全面轉變。在投資市場,當市場預期突然逆轉時,住房投資需求可能下降到零。因為這時投資者預期進入市場就意味著虧損,并紛紛地退出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住房資產的價格水平可能進一步下跌,而且金融市場條件會進一步惡化,銀行及金融機構更是不愿意向這個市場提供融資。
如此可能產生住房市場的惡性循環,直到住房市場性質發生根本性轉型為消費為主導的市場。只有這時才可能有小量的住房消費者進入市場。在后一個市場,住房價格完全由消費者供求關系來決定。如果政府借勢對國內住房市場重新定義,并用稅收政策嚴重遏制住房投資投機,把住房市場固定在消費市場意義上,那么不僅住房投資者面臨巨大的風險,而且國內銀行的風險也大增。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會引發國內房地產危機、銀行危機及金融危機是相當不確定的。如果中央政府預期到危機的發生,是否也會不救市而由市場來決定,那么也是相當不確定的。
可見,無論是從市場邏輯來看,還是政策需要來看,當前國內住房市場不進行周期性調整,是無法走出困境的。而國內住房市場周期性調整一旦開始,不僅住房市場的各種風險都會暴露出來,而且政府想收住這種周期性調整也是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住房市場可能面臨著許多不可預測的危機,如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一樣。對此國人考慮到了嗎?不過,對國際市場來說,則對此十分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