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每日
經濟新聞》主辦的“大開放,再創新——
金融改革新征程”2013中國
金融發展論壇暨第四屆金鼎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
在論壇上,中國社科院
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指出,利率去行政化和利率
市場化是兩回事。存貸款基準利率是商業銀行等
金融機構的利率,價格卻掌握在央行手中,這是政府為企業定價,如果政府不再定價,這就是一個去行政化的過程;而利率
市場化的含義是根據
市場機制形成存貸款利率。
王國剛解釋道,貸款
市場是銀行賣出貸款,實體企業買入貸款,在這個過程中實體企業相對沒有競爭力,整個
市場處于賣方壟斷,因此要實現利率
市場化,僅靠去行政化還遠遠不夠。必須擴大城鄉居民和實體企業擁有的
金融權,使他們在發行
金融產品、交易
金融產品、使用資金方面有足夠的話語權,將來能夠在
市場上跟商業銀行等存貸款
金融機構競爭,從而形成真正的
市場化利率。
去行政化僅是
金融改革第一步
為解釋利率
市場化和去行政化的區別,王國剛舉例稱,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利率
市場化改革的通知》,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
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放開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被
市場解讀為利率
市場化改革的里程碑事件。但在王國剛看來,“只是行政化減少了一點而已,因為存款的基準利率還在人民銀行手上?!?br /> 假定央行把存貸款基準利率全部都取消了,是不是中國利率
市場化就完成了?王國剛并不這樣認為。他指出,存貸款基準利率是商業銀行等
金融機構的利率,價格卻掌握在央行手上,這就是政府給企業定價?,F在政府不定價了,這只是去行政化的過程。而利率
市場化的含義是根據
市場機制形成存貸款利率,不能把去行政化和利率
市場化混為一談。
王國剛認為,在整個中國
金融市場中,銀行作為存款
市場買入方和貸款
市場賣出方,處于壟斷地位。2001年以來我們的存款量和貸款量都在大幅度增加,今年11月份,我國M2(廣義貨幣)余額達到107萬億元,其中存款余額為102萬元,包括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4萬元,實體企業和其他機構存款55萬元,剩下的是財政存款。為什么都要把錢放在銀行?因為資金供給者沒有其他選擇。在這一背景下,存款數量一直高企,這實際上是一種強制存款、被迫存款。
“同樣,在貸款
市場中銀行賣出貸款,實體企業買入貸款。在這個過程中,實體企業相比銀行沒有競爭力,貸款利率不能達到
市場利率的要求,而是由賣方壟斷。雖然最近又推出貸款基礎利率,但也跟買方沒什么關系,買方依舊沒有競爭力。”王國剛說。
債券應向居民和企業開放
王國剛認為,
金融改革
市場化最大的阻力是各方要達成共識,同時要真正弄清楚什么叫 “利率
市場化”?!皩τ谀壳拔覈?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black;" >金融體系而言,
金融必須回歸實體
經濟,債券應該進入直接融資工具,向居民和實體企業開放。”
王國剛指出,在理論上和國外實踐中,債券屬于直接
金融工具,連接著資金供給者和資金需求者,它對銀行的存貸款是一個替代品。但是,債券到了中國成了間接
金融工具,購買各種債券的主要是銀行和其他
金融機構,實體企業和居民持有的債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銀行和其他
金融機構的資金則來自居民和實體企業。所以,中國的債券不能算是直接
金融范疇,它不過是銀行貸款的又一種表現形式而已。
王國剛認為,如果用主體概念來講,中國的
金融資源不是
市場在配置,而是銀行乃至
金融機構在配置,和
市場并沒有太直接的關系。這使得整個
金融資源配置中出現一系列的錯配:主體錯配、性質錯配、期限錯配、
市場錯配和產品錯配。
“
金融必須回歸實體
經濟,必須擴大城鄉居民和實體企業擁有的
金融權,使他們在發行
金融產品、交易
金融產品、使用資金方面有足夠的能力。而且這個能力要在發展過程逐漸強大,以至于最后能夠跟商業銀行等存貸款
金融機構競爭,從而形成真正的
金融市場化。”王國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