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清明
黃德華
2010-4-6
天地清明,萬物新機,景象萬千。
看桐梨競放(1),杜鶯啼囀;蜂蝶盡舞,油菜花歡。
虎踞南山,龍蟠北嶺,橫架山前臨大觀。
畫眉谷,日日春歸處,萬古原泉。(2)
麗坤賢妣長眠。
華夏本源人道自然。
溯寒食上巳,敬先謝祖(3);晉公掃墓,開祭公賢(4)。
培冢燃香,感恩叩拜,對話先賢明道源。(5)
祭揚志,立公心報本,忠孝人間。
(賢妣吳畫梅于2009年金秋駕鶴西游,賢妣的第一個清明節,我和弟妹按照翰溪習俗來到畫眉谷的橫家嶺,一起修整賢妣的靈冢。賢妣的靈冢背靠橫家嶺,居高而安,左右兩山丘,南邊曰虎形山,北邊曰龍伏山,面朝原潭與案山。第二天,和親族們為祖先上墳培土,祖父長眠在鳳凰山,祖母安息在虎形山,時財曾祖和待象曾高祖等祖先安息在龍蟠山。這兩天的掃墓,天開麗景布谷啼,桐梨雪香欲斷腸;翰溪老少上祖墳,謝祖隆恩孝圖強。故以沁園春記之。)
備注:1,翰溪黃村位于七星崗的第二崗,正面前方1里處是八大嶺三十余峰,山里有無數的油桐花和梨花。每到清明時節,它們相約綻放,雪白的花兒,年年提醒翰溪人上墳祭祖,慎終追遠,敦親睦族,行孝圖強。2,八大嶺的西北邊有一山谷,谷中原泉,長年晝夜不息,形成無數溪水,溪水叮咚匯成潭,山谷樹木蔥蘢,百鳥啼囀不息,花香逐時不斷,萬物和諧的天堂。谷中以畫眉鳥居多,當地傳說,翰溪祖先讀書善良忠厚,但他們在冬天沒有油燒菜,生活非常艱苦,為了幫助忠孝的翰溪人,讓他們在冬天炒菜也有油,畫眉鳥從遠方銜來油茶花籽,八達嶺滿山油茶花。為了感謝畫眉鳥,當地人就把山谷稱作畫眉谷。3,寒食節的源頭為禁火節,遠古時期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火,為感謝發現火的人,古人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上巳,是指以干支紀日的歷法中的夏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故又有元巳之別稱,它可推到遠古人類追念人祖爺伏羲氏。自黃帝統一中原后,這一天又稱三月三,因為黃帝在三月三出生,有俗語“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華夏帝族在這一天招魂祭祀黃帝,而老百姓也在這一天招魂祭祀自己的祖先。寒食節在清明節之前,上巳節在清明之后,唐朝以后世人把這三節合歸為清明節,很多地方有清明節前后各三天均可掃墓祭祖的習俗。4,春秋時期,晉國介子推,敬重重耳人品,舍命相隨,割肉救君,以圖祖國有清明良君。重耳復國后,沒能政清人明,于是隱居綿山。后晉公反省,親上綿山,邀請輔佐,封官被拒,無奈采取燒山逼出之計,介公舍身殉死在大柳樹下,并留下警世詩句: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晉文公重耳扶著燒死的柳樹哭道:今為寒食節,以志吾過。第二年,寒食節這天,晉公來到介公殉難的大柳樹下吊祭,發現柳樹發出新枝,晉公發憤勤政清明,把這顆柳命名為清明柳,把這天改名為清明節。憶昔自省、清禮明智,晉文公終成春秋五霸之一。介公舍身警世,勤政清明,毓德涵善,守望國民。被華夏萬代敬仰。5,與先人進行跨越時空的心靈上的溝通,通過記憶而自省,明白人道的本源,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清明。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