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愛錢的偏好在城市驅動了財富的貨幣化,女人愛花錢的偏好在城市驅動了消費升級。
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女企業家群體逐步崛起,成為高檔裝飾品和玩具市場的主力消費者。近幾年來,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中女性消費占比過半。我們探討過消費升級與產業創新的命題(詳見《城市化驅動創新》),其實,產業創新并非都是技術創新驅動,更多來自飲食男女。
女性“解放”出產業文明
在農業文明的家庭中,男耕女織,夫唱婦隨。現代都市則男不耕,女不織;夫不唱,婦不隨。許多新興產業都是從家務社會化開始的。比如,女人不織布才有了紡織業,西施不浣紗才有了洗衣機。伴隨著職業女性階層的形成,越來越多的女人不再進廚房,才有了現代餐飲業,從而締造了麥當勞和肯德基等餐飲巨頭。從世界500強企業所從事的行業看,都市文明的產業創新,1/3以上企業的主營業務不過是傳統女性的家務勞動,另外1/3企業則直接或間接為上述企業提供各類專業化的機械設備,原材料等。
家務社會化的另一面是女性職業化,廣義的職業女性包括三個群體:職業女性、家庭婦女和女性老板。家庭經營模式的變化逐漸改變了家庭婦女,現代家庭婦女所談的話題,80%以上已經不再是柴米油鹽和相夫教子,而是品牌時尚和投資理財股市樓市。在這些話題的背后是家庭性質的變化:從男權主導的血緣傳承轉變為女權主導的財富傳承。所以,現代婦女即使居家生活也在驅動著社會的產業創新,在投資理財產業化的背后,是知識女性的居家理財與消費升級。
看上去,居家理財與消費升級風馬牛不相及,實則不然。因為,欲望都市的品牌時尚和高檔格調,在馬斯洛“需求五層塔”的位置是第三級以上,主要發生在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的層次。消費者的這一類消費支出通常不是來源于工薪收入,而更多源于在投資理財中所獲得的“外財”。所以說,在都市文明的消費升級背后,是現代家庭的“雙軌”收入,其一是職業性收入,其二是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的增長與城市化的進程幾乎同時發生,其背后則是都市家庭的“三位一體”:家務社會化,女性職業化和理財產業化。
“一獨兩偏”驅動創新
城市化驅動創新的力量來自于女權的覺醒。女權的經濟含義是“一獨兩偏”,即女性的經濟獨立釋放女性的兩大偏好:第一愛錢,第二愛花錢。女人愛錢的偏好在城市驅動了財富的貨幣化,女人愛花錢的偏好在城市驅動了消費升級。城市化的消費升級主要在于高端消費的比重逐漸提升,這依賴于財產性收入的增長。城市化讓更多的消費者升級為“成熟消費者”。在都市生活中,無論是模仿他人還是刻意追求與他人不同,人的消費幾乎都會在品牌時尚和高檔格調的欲念下進入高端消費市場,從而不知不覺的實現了人的競爭心、奢侈欲、挑戰欲或被虐欲。比如,女人們為了穿一件自己喜歡的時裝會不惜代價去健身減肥,這就是一種為奢侈而自虐的消費行為,而當這個目標實現,女人們會感到發自內心的滿足和成就感。
成熟消費者的“感覺”會不斷驅動產業創新,任何一種傳統消費業都會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驅動企業家的創新,從而使企業家成為該產業的欲望開發者。以旅游業為例,旅游的最低層次是游山玩水,升級版的旅游則是休閑購物,再升一級的旅游項目是探奇探險:有病的求仙,沒病的“找死”。到了這個層次,人們才會去享受登山,蹦極,直至最近一個荷蘭人計劃耗資60億美元開發“火星旅游”,據說已經在一場“真人秀”節目中賣出了四張火星“單程票”。這雖然是個極端的案例,卻足以幫助我們理解時尚大師香奈兒的名言:奢侈對抗平庸,時尚創造幻覺!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