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婚慶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婚慶市場的快速發展,現已經形成了“五一”“十一”兩個大的婚慶市場消費旺季,各地的婚紗攝影、婚禮服務、婚宴場所、蜜月旅游等企業早在每年的2、3月份和7、8月份就開始為這兩大結婚旺季策劃籌備。
(1)產業鏈逐步形成:
我國結婚產業在婚禮服務、婚紗攝影、婚紗禮服生產、婚宴服務四大行業龍頭企業帶動下,76個關聯行業相互連接,逐步形成了以結婚消費產品和服務為核心的行業集群。婚慶消費市場的婚紗禮服、婚紗攝影、婚禮服務、婚宴、珠寶首飾等行業的發展日趨成熟,并與新婚消費的其他行業如家電、家具、床上用品、室內裝修、房地產、汽車、銀行保險等40多個關聯行業,逐步形成令人矚目的婚慶產業鏈,充滿了巨大潛在商機。
(2)總量規模:
隨著婚慶市場的快速發展,現已經形成了“五一”“十一”兩個大的婚慶市場消費旺季,各地的婚紗攝影、婚禮服務、婚宴場所、蜜月旅游等企業早在每年的2、3月份和7、8月份就開始為這兩大結婚旺季策劃籌備。各種婚紗攝影、婚禮服務的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市場供給總量有所擴大。依據中國婚博會對相關行業專家的調研,全國婚紗影樓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影樓婚紗銷量每年至少以20%的速度遞增;北京2004年到2005年11月份有276家婚禮服務公司注冊,2006年至少翻番。
(3)企業規模:
中國結婚產業的主要行業企業的規模較小,從業經營者水平參差不齊,從從業平均人數來看,全國各城市的婚慶企業的平均從業人員均很少,婚禮策劃企業平均每家從業人員10人左右,婚紗攝影企業平均每家40-60人,一些婚慶公司甚至只有一間辦公室四處到處聯系分項服務。盡管婚紗禮服生產企業具有大中型企業,但除中國潮州、廈門等大型生產基地外,手工定制和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業還是占大多數。為了對行業從業人員進行規范,提升從業者的專業素質,2004年4月底,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慶行業委員會出臺一項政策:從2004年開始在國內婚慶行業推行婚慶策劃人、主持人持證上崗制度。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慶行業委員會出臺一項政策,規定2004年五一前夕開始在國內婚慶行業推行婚慶策劃人、主持人持證上崗制度。
(4)區域市場結構:
婚慶行業消費的區域性特點非常明確,婚慶產業的區域性特點也很明確,在全國各地區都有自己知名的婚慶策劃公司、婚紗攝影公司,在當地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區域分布上,結婚產業各行業的企業產品銷售和服務區域性很強,很少出現跨地區經營的大型連鎖企業。服務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相對發達城市,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及發達的大中城市,在小城市的分布較少。
(5)地域性的行業品牌正在形成:
由于結婚產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除原來相關行業的遷移品牌外,真正全國性結婚產業品牌各地尚未形成,但一批在當地市場份額大、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領先企業,正在逐漸形成行業品牌,優勢企業主導的行業整合將提升市場集中度和行業整體盈利水平。近年來在北京、上海、廣洲、深圳等新婚消費能力很強的地區,已經出現了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這涉及到婚紗禮服、婚紗攝影、婚禮服務等方面。例如色色攝影、金夫人攝影等知名影樓早就實現了全國連鎖、本地分區布點的格局。
(6)全國缺少婚慶“一條龍”服務的專業市場:
市場呈高度分散局面,全國婚紗市場呈廣州、上海、蘇州三角鼎力局面,但其他各地婚慶產品主要參雜在服裝、禮品、小商品市場內,高檔產品,,珠寶、服裝等主要到百貨商場、專賣店采購,婚慶公司、攝影公司、鮮花專賣店散居在城市的各角落,市場呈高度分散局面,目前沒有真正意義做到婚慶服務“一條龍”服務市場。
(7)新市場建設熱開始升溫:我國婚慶用品批發市場起步較晚,與消費需求一定的差距,近年來北京、上海、蘇州等地在政府的政策導向下開始新建各類婚慶用品批發市場的建設,新市場建設熱開始升溫,新建婚慶市場多數以攝影器材和婚紗禮物為主題,面積基本在2萬平米以下,以中小型市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