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孫子的治軍之道與企業管理(一)
——企業的“軟管理”:“令之以文”
《孫子兵法》號稱“武經之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治兵思想,它是軍事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于治兵之道,孫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八字方針,那就是:“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美國管理學家克勞德·小喬治在其《管理思想史》中說:“對那些愿意研究孫子兵法的軍事領導人和現代管理學者來說,孫子的兵法仍能提供有價值的指導作用。”
《孫子兵法》作為一本兵書,其中蘊含著豐富深邃的軍事哲學思想,這些思想歷久彌新,仍可為現代企業管理提供借鑒。
企業管理也需要軟、硬兩手,軟的一手便是“令之以文”,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關心員工、尊重員工。
孫子說:“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孫子兵法·地形篇》)
孫武提出的“視卒為嬰兒”和“視卒為愛子”樸素愛兵思想,就是要擺正將領和士卒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在戰場上,將領和士卒同甘共苦的重要性和應起到的作用,是為大“愛”,也是將軍與士卒在戰場上、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在共同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下達到的上下同心同德,合力制勝。
愛兵的關鍵是要從嚴治軍。我們理解孫子的愛兵思想不能斷章取義,要從整體上把握。孫武在明示“視卒如嬰兒”的同時還著重強調,真正的愛兵還要從嚴要求,“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厚而不能使,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從作戰和制勝的觀點出發,將帥對待士卒如果只知“厚養”不能使用,只知溺愛而不去教育,士卒行為必然乖張不羈;違法亂紀而不能約束懲治,過分溺愛士卒,不加管束,使士卒受溺愛、成為嬌慣成性的驕子,這樣的軍隊就會像嬌生慣養的子女一樣,是不能用來作戰的。
孫子在這里深刻指出了“愛兵”的“愛”與“嚴”的辯證關系,即既要愛兵如己出,還要嚴加管理、嚴格訓練,致使其行為合乎規范。
中國古代愛兵如子的思想在今天的企業管理中已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中外許多企業家將關心員工的生活、工作環境,尊重員工的價值為愛兵如子的實際內容付諸于平常的對員工的管理行為中,形成了以仁愛為本質內涵的企業文化,體現出人性化、人體化的現代管理理念。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過:“細心體貼看起來似乎是不足以掛齒的末節,其實是非常緊要的關鍵,往往可以影響大局。
法國企業界有一句名言:“愛你的職工吧,他會百倍地愛你的企業”
這句話已成為全世界企業家普遍信奉的一條管理原則。
2、充分激勵員工,幫助員工實現其自我價值。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說:“領導藝術的核心在于激勵員工主動而積極地工作。”
美國哈佛大學行為科學家威廉·詹姆斯在對職工激勵的研究中發現:按時計酬的職工一般僅能發揮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職工的能力可發揮80%~90%,其中50%~60%的差距乃是激勵作用所致。
孫子說:“取敵之利者,貨之。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孫子兵法·作戰篇》)
孫子說,對于勇于奪取敵人物資裝備的士卒要給予物質獎勵,在車戰中凡繳獲敵車十輛以上的,要獎賞最先奪得戰車的人。
曹操對此批注說:“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
老百姓入伍當兵,之所以能夠奮勇殺敵,其最大動因是有物質獎勵。
孫武非常明確地提出在軍隊中要進行物質激勵。
許多知名大企業都非常注重對員工實施利益激勵。
美國杜邦公司用獎勵制度來鼓勵努力工作的雇員,公司制定了從經理到工人的分紅制度,以把每個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聯系起來。
美國著名企業家斯隆任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時設置了完善的獎金制度,斯隆說: “為實施獎金制度,通用汽車公司的經營者雖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但獎金制度是通用汽車公司值得引起注意的一大成功因素,今后還將繼續執行。”
人作為一種高級動物,不但是“經濟人”,有付出勞動取得報酬的物質需要,而且也是“社會人”,需要得到友愛、溫暖和尊重。因此,激勵屬下,不僅要從物質利益方面,還要從精神方面入手。
在現代社會中,榮譽激勵有著其他激勵手段無可比擬的作用。
日本企業特別重視榮譽激勵。
有一家日本鋼管廠的一位工人發明了一種新的焊接方法,使每次焊接時間從5分鐘減至3分鐘,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為企業節省十億日元。這位工人得到的并不是大筆獎金,而是最高榮譽獎章,這一殊榮卻使這位工人感到比得到獎金更為自豪和滿意!日本企業對評選出的先進都進行極為隆重的表彰活動。全廠職工開大會,聽先進人物報告事跡,先進人物的家長、母校的校長也被請上主席臺,他們的大幅照片要懸掛在經理室。一名普通員工能受此殊榮,自然會激發出奮發進取、再創佳績的士氣。
今天我們對激勵本質意義的認識,不應僅僅把它看作是一般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藝術,而應將之視作關系到企業興衰榮枯、前途和命運的根本要求。
3、加強教育,統一思想
孫子說:“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 《孫子兵法·地形篇》
孫子說,將帥懦弱缺乏威嚴,訓練教育不清楚,官兵無所遵循,布陣就會雜亂無章,因此失敗的就叫做“亂”。
可見,孫武一再主張對士卒要進行明確而嚴格的教育訓練。
孫子的這一思想在今天的企業經營管理中也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有戰略眼光的企業領導者無一不把職工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置于企業發展首位,目的在于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有競爭力的員工隊伍。
日本電氣會社機工部部長石井慎郎說過:“只播下種子而不加培育是不夠的。如要使其成長茁壯,必須施以精神上的食糧。”
日本松下電器產業公司教育訓練中心所長松本邦次提出:“經營即教育。”
在日本企業中已經形成一種特有的深入人心的職教文化觀念:對新錄用的職工都要進行“入社教育”,主要講本公司的創業史,講職工必須具備的奮斗精神和遵守的信條。教唱“社歌”,背誦“社訓”和“信條”。此后還會通過多種形式,不間斷地向工人灌輸團隊意識和敬業精神,在全體員工中形成共同的價值觀。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