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招商,為什么大多數都前赴后繼成為了烈士?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真的,企業招商一點兒也不是你所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而且十有八九都折戟沉沙,成為了烈士。我發現,隨著市場優勝劣汰和產品的更新換代,一些企業變精了,變歪了,他們先期通過研發生產出產品后,不是想如何去占領市場、樹立品牌,即使有,也被快速賺錢的瘋狂欲迷惑了眼。他們不想化費精力、財力、物力去推廣產品拓展市場,那樣太累太煩太苦,而是想盡快圈錢賺錢拿錢,還美其名日是借助代理商的網絡渠道資源和資金流通優勢整合雙方優勢以實現市場的快速占位。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在專業財經報刊刊登各類名目繁多、眼花繚亂的招商廣告,以誘惑人心的標題和取悅攻心的文字大肆招搖以吸引眼球,引發關注,以為借此可以“生意興隆達三江,財源茂盛通四海。”其結果呢,竹籃打水一場空,稀稀落落的掌聲也夠令人不爽吧。招商,應該講是一種以小搏大雙方優勢共享拓展市場的良好商業運作模式。成功的案例也不少,那大多都是在以前,如今的成功率可謂低之又低,隨著同質化產品的嚴重過剩,那種踏實穩健、精耕細作,注重品牌效應和企業理念的作風不見了,相反急功近利、不折手段的心態,在目前誠信缺失的社會環境下愈發顯露出來。一方面企業基于市場風險不得不考慮招商,覺得安全系數大些;另一方面等招商成功后覺得萬事大吉沒有準備也不打算繼續進行產品方面的服務與開拓。這不,當眾多承諾保證者得到代理經銷方真金白銀的回報時,生產企業夸下的海口又有多少條件能得到兌現。于是乎,無條件退貨的變成了拉鋸戰式的推萎;年終的銷售返利變成了無限期的拖拉,廠方派人跟蹤服務成了神龍不見的遠景,反正事情簡單,你一手交錢,我一手交貨,干脆利落,把整個的招商作為一種圈錢游戲,一種不負責任夸大其辭的避風港。至于什么提供保姆式、傻瓜式服務等,包括以后的推廣中是否重復進貨等等,廠家一概忽略了。反正撈一票是一票,等到市場萎縮,產品積壓,那又關他什么事呢?生產廠家牌子一換,地址一變,嘿,新企業沒準又重敲鑼鼓忙開張了。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為此一針見血的指出,如今的招商成功率低,除了產品銷售導向與消費需求導向存在脫節外,產品的定位、賣點、價格、差異化訴求等是否被市場接受外,生產企業提供的服務行為落實十分關鍵,準入門檻低,扣率低,利潤高,返利高也僅既是數量上的服務許諾,至于如何協同開發,共同打造,戰略定位和戰術突破如何有機銜接,這才是真正質量上的服務。為此,于斐先生希望招商企業,找好定位、找準模式,多一點愛心,這里的愛心指的是服務所包容的內涵和具體實踐中的落實,多一點責任,要知道,你服務到位,再加上產品自身客觀優勢,還擔心招商不出去嗎?企業招商,如果想糊弄,最后什么都沒有,這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創業導師,《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培訓班導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副理事長。近二十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多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