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乱码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_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二区_国产一级强片在线观看

劉明瑞,劉明瑞講師,劉明瑞聯系方式,劉明瑞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4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劉明瑞:感恩的心-與人為善:感恩需要真誠的奉獻與付出(自:感恩的心)
2016-01-20 52284

4、與人為善:感恩需要真誠的奉獻與付出

 

許多東西看似平常,但它們卻往往是無價的。因為它們往往是生命奉獻的真實見證,是人間真情的縮影,是真誠感恩的標志。它是任何金錢所無法買到的,它只能靠無私的奉獻與付出才能換取。

 

 

 

 

 

 

 

 

 

 

 

 


感恩就請伸出援助之手

 

 

 “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當愛的陽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愿意無保留地反射給別人。”

——摘自徐本禹的日記

徐本禹獲獎時,他說了這樣一段獲獎感言:“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一個感恩的人,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是的,現在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未實現共同富裕,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在貧困線上掙扎著,需要我們去幫助。與他們相比,我們是多么幸運、幸福。面對他們,我們要感激的實在是太多了;面對這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怎能不伸出援助之手?
  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學生,他究竟有什么樣的力量感動中國,感動千千萬萬善良的中國人的心?

讓我們共同看看他的故事:
  2003年,徐本禹憑借著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然而,不久后,徐本禹卻作出了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決定:放棄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去巖洞小學支教……電話那頭,聽到這個消息的父親哭了,父親用發顫的聲音說:“全家尊重你的選擇,孩子,你去吧,我們沒有意見……”
   徐本禹出生在山東聊城的一個貧窮而樸實的農村家庭。2004年以前,只要走進聊城縣鄭家鎮前景屯,村里最矮的土坯房就是徐本禹的家。他的父親教了一輩子小學,最多的時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資,最少的時候一個月只有十幾元,直到2003年轉為正式教師后基本工資才到了800元。這一點點微薄的工資幾乎就是全家的收入來源。

  母親說起的一件事讓徐本禹記憶深刻:小時侯,有一次家中沒有錢吃飯,是母親向鄰居家借了2元錢才度過難關。“我娘講的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你的手!
  1999年,徐本禹考上了華中農業大學。那年的秋冬之交,天氣很冷,他還只穿著一件單薄的軍訓服。一位同學的母親送了他兩件衣服,對他說:“天氣冷了,別凍著。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難和叔叔阿姨講。”第一次遠離家鄉,第一次遠離親人,第一次在外地得到好心人的幫助……或許是這么多的第一次交織在一起,讓徐本禹至今不能忘懷,“當時我知道無論說什么都是蒼白無力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愛心傳遞下去。別人幫助了我,我一定要幫助別人。

  徐本禹開始向社會上的弱者頻頻伸出援助之手。大一上學期,徐本禹拿到他在大學的第一筆勤工儉學的50元工資后,他把其中的43元捐給了山東費縣一個面臨輟學的小學生孫珊珊。感恩的閘門打開后就再也沒有關閉,第二學期,學校發給徐本禹300元特困生春季補助,徐本禹只給自己留了100元,其余的全部捐給了“保護母親河”的募捐活動。大學期間,他用獎學金和勤工助學報酬,堅持資助山東聊城、湖北荊州、本班的幾位貧困生,其中對湖北荊州許星星的資助目前仍由徐本禹所在學院的經濟學黨支部“接力”……即使常常身無分文,徐本禹也尋思著“為他人做點什么”。

  2003年,徐本禹本科畢業了。他覺得現在就是兌現承諾的時候了,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已經答應孩子們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徐本禹信守諾言,回到了狗吊巖村向村長報到,與他一起報到的還有7名志愿者。來到這里以后,那7位同學都說,這里生活條件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艱苦許多。這里是一個信息封閉的孤島,不通公路、不通電話,物質文化生活極度匱乏,晚上只能點油燈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嶇的山路……晚上,滿身亂爬的跳蚤幾乎讓他們無法入睡,渾身被咬得都是包。在這里,他們吃的是玉米面、土豆和酸湯,村長怕這些大學生吃不消,就特地買了100多公斤米。志愿者后來享受的是土豆、茄子、西紅柿湯和火腿腸做成的飯菜,這已經是最高級的待遇了。但是,他們最后還是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其中有兩個人病得很厲害。
  一個又一個曾經熱心的志愿者離開了。8月1日這天,最后一個同來的志愿者也坐上了返回武漢的長途車。車窗內外,去送行的徐本禹和他無語對視。“如果感覺真的堅持不下去,就回學校吧。要不,你在這里自己開伙做飯也行,你這樣也堅持不下去的。”同學的一番話讓他對自己有些擔心。
  支教期間,徐本禹住在一間只有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間里很少見到陽光,這個小空間成了他學習的樂園——一張比較大的桌子上擺滿了書籍,地上擺放著生活用品和好心人捐的物品,原本狹小的房間變得更加狹小。
  徐本禹一直在點點滴滴地努力著,他從不放棄。慢慢地,他的付出有了回報。“孩子們可以聽懂普通話了,與人交流也不害羞了。”為民小學的創辦者吳道江說。徐本禹的到來,為狗吊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因為徐本禹,學校的學生也增多了。現在學生從140人上升到了250人左右。
  2004年的夏天,全國人因為徐本禹而感動,又因為感動而行動。
  2004年7月11日是華中農業大學暑假的第一天。一位教師從貴州歸來,把在大方縣拍的照片選出100幅,配上簡要文字,以《兩所鄉村小學和一個支教者》為題發到了網上。接下來的事情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僅僅幾個小時的工夫,存放照片的服務器就因為訪問量過大而發生堵塞,跟帖的數量急劇增加,不少熱心的網友更是將這篇帖子整理后發到了國內外各大論壇。從發出帖子的7月11日到7月20日短短9天,這篇帖子在各個網站點擊總數就超過了百萬!很多網友是流著眼淚讀完這篇帖子的。他們在跟帖中用得最多的一個詞是:感動!
  隨后,從內地到港澳臺,從亞洲到歐洲,從北美到澳洲,要求捐款捐物的電子郵件雪片似飛來。成千上萬的網友在郵件中表達了一個共同的意愿:因為徐本禹的故事而感動,因為感動而行動。
  目前,已經有13個國家的熱心人士通過網絡了解到徐本禹的支教事跡,并主動要求資助大石小學的貧困學生。美籍華人陳旭昭女士還在美國進行募捐,為大石小學的學生資助2000美元。54歲的王昌茹一直在關注徐本禹的事跡,2004年7月初她從武漢趕到了大方縣,“我是沖著徐本禹來的,徐本禹走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她決定與徐本禹一起支教。
  據大水鄉政府統計,截至去年年底,一共有36名志愿者在大水鄉支教或考察,受捐贈的小學生達188人。大石小學的學生是幸運的,生命中曾經存在這樣一個有著高度奉獻精神的好老師。然而,在這么大的一個中國,需要幫助的學校,極度渴求知識的學生,何止大石小學一個呢!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種精神,需要的更是將這種精神世代傳承下去。

CCTV的頒獎致辭是這樣說的:如果說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里,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于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著。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我想這不僅僅刺痛了我們的眼睛,更刺痛我們的心。我們在期待,期待著祖國的富強,期待著國人素質的提高。


吃水不忘挖井人

 

人生之路并非總是晴空萬里, 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我想那道陽光應該屬于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伸出援助之手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報恩,更是一種情操。

 

小時候我曾聽一位老爺爺講過一個故事。他說那是他的親身經歷。

記得爺爺是這樣開頭的:

那是很久以前,是我年輕時候的事了。有一天下午,我到村后的山溝里砍柴,身邊帶著“黑子”,那是我養了好幾年的一只黑色的大狼狗。

突然間,黑子像離弦的箭一般沖了出去,轉眼叼著一只小動物跑到我的身邊。我仔細一看,是一只受傷的小狼崽,也就剛剛斷奶的樣子。它絕望地掙扎著,用哀求的目光望著我。

狼是吃人的野獸啊!以前村子里進來狼,鄉親們都拿起棍子出去打狼,許多的狼就被打死了。可是,這是一只小狼崽,我不忍心讓狗咬死它,就把它抱回了家。

它的一條腿瘸了,我給它包扎好,每天精心地喂養著,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三兒”。黑子幾次咬它,都叫我給罵到一邊去了。

一眨眼的工夫,一年多過去了,小狼崽也長成了大狼。畢竟是我把它養大的,對它還真有了一些感情,黑子一欺負它,我就狠狠地訓斥黑子,出門也常常帶著三兒和黑子。

后來,我幾次在半夜被它倆吵醒,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決定觀察觀察。夜里,我瞇著眼睛裝睡,忽然,三兒張著大嘴沖著我的脖子撲來,身邊早有準備的黑子一躍將三兒撲到土炕下面。我的心一驚:莫非這三兒真的想吃我?這使我久久不能入睡,這三兒是我從小養大的呀!難道真要吃我嗎?思來想去,我想到吃人是狼的本性,本性又怎么能夠改變呢?真不如狗對人忠誠啊,要是沒有黑子,我這條命早就沒了。

天剛一亮,我熬了一鍋稠稠的玉米渣粥,晾涼后把三兒叫過來讓它吃。看它吃得飽飽的,我對它說:“三兒你走吧!去找你的爹媽去吧”。我隨手往外推了推它。黑子明白我的意思,直往外攆它,三兒默默地走了,還回了幾次頭,眼神里滿是不舍……

一年后,我到十幾里外的小鎮子上趕集。等我賣完挑去的兩筐小棗,天已經快黑了。我匆忙往回趕,到了村后的山坡上,天完全黑下來了。正當我擔心的時候,擔心的事果然就發生了,不知什么時候,十幾只狼圍了過來,我渾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腿也瑟瑟發抖,這回算完了!猛然我靈機一動說道:“唉,你們這里有叫三兒的嗎?”只見一只英俊的大狼,看了看我,低沉地號叫了一聲……

奇跡出現了!那些狼雖不情愿,卻老老實實地往后山走去了……

它們放棄了一頓美餐,我也就有幸活到了今天。

從那以后,我常常想起三兒,不知它過得好不好?

雖然那老爺爺講的可能只是一個編出來的故事,但這個故事里的寓意卻是深刻的,那就是知恩圖報!

想想那只叫“三兒”的狼,再想想一些當今社會的現象時,我們的心就不免有些痛了!

含辛茹苦將兒子撫養到高中的母親,只因為怕耽誤學業不讓他玩游戲,就被兒子活活砍死了。

至誠至愛的女孩,經過千辛萬苦供養自己的男友完成學業后,卻被無情的拋棄了。

普普通通人,經過黨和人民的精心培養成為國家的高級干部,不回報人民和社會,卻貪污幾千萬,過著揮霍無度的糜爛生活。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這樣看起來,有些人還真不如狼。

俗話說,受恩應知恩,知恩應圖報。人是社會性動物,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有交往就必然存在施與受,這一規律的存在也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始終都應懷有一顆知恩圖報的心,否則社會的秩序與和諧必將被打破。

 

 

有時需要施恩圖報

 

常言說:知恩不報非君子!受他人恩典不想回報是令人反感和不道德的!所以,古人給報恩定的標準極高: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可見,投桃報李愛人者人恒愛之是萬古流傳的佳話。故此,受別人施恩者應自覺尋找機會去回報。

 

現實中,常常聽到人人感嘆,人與人之間日漸冷漠疏離。究其原因,其中一條頗為關鍵,那就是當今社會的蕓蕓眾生,一方面渴求別人的幫助,一方面卻竭力開脫自己,不想付出或極少付出。

    但是,無論是人際還是國際關系,忘恩負義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忘恩負義的要害是“忘恩”!而這恩往往是難以估量的親情、友情或者愛情。

    我們都是有頭腦的人,不妨將心比心,仔細想一想。如果一個人向別人表達尊重、理解、關心時馬上獲得良好的反應,他一定會繼續同樣的行為。如果他“好心沒好報”,也肯定令他不舒服和不愉快。說到底,施恩也是一種“給予”的行為,若給予的后果毫無相對的回應,那么,給予的行為將越來越少,甚至絕跡。

報紙報道了這樣一件事:

2000年6月10日上午,一名年僅15歲的廣西少女盧嬉玉,為救落水同學而獻出自己的花季年華。她犧牲了性命,理應讓被救者感恩戴德。但是,被救起的三位學生及家長卻“惜言如金”,不僅連一句表示感謝的話語都沒有,反倒說是“她自己玩水被沖走的……”

    佛經中有這樣的話:“倘有人知恩圖報,此人值得尊敬!”在這里所說的圖報,并非指特定對象,而是教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鼎力幫助過自己的人,皆應存有感激之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有這樣的小人:當他有求于你時,會恭恭敬敬,再三立誓為你“當牛做馬”也心甘情愿;可一旦他在你這棵“大樹”下“功成名就”或達到了目的后,不要說指望他回報,連你有事找他幫忙時,他不僅不伸出援手,反而還對你幸災樂禍甚至是“落井下石”……所以,當我們身處逆境,陷于泥濘中能及時趕來攙扶,幫助我們脫離苦海的人,才是真心實恿的,這種人才是值得我們終生銘記的大恩人!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心里長存這種道德觀的人,待人處事自然懷有一種友善的態度,品行也因此而方正,心胸也因此而寬廣。在他們臉上,常常現出燦爛的笑容,語言也讓人更容易接受和感應。    .

    成功不是一個人的事。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諄諄教誨,親戚朋友的愛心友情,同事的熱情幫助,領導的關心信任……這些都是一個人事業有成的重要因素。面對這一切的一切,我們不僅都應該有感激之情,更應具有涌泉相報之舉。    .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得到別人的幫助,但難就難在受到幫助的人是否都能知恩圖報。不想回報的人,自然不可能存有感激之心。他認為一切都是應該的,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或解難也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人不懂什么是感恩。

成都有一個叫張明星的退休職工,他家還有一個務農老伴。每個月,他只能拿500元的退休金,但他卻在承包某重點中學食堂的6年里,通過老師的介紹,為80多位貧困生提供了總額超過8萬多元的免費餐,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其中77個考上大學……這本是一曲抒寫人間真情的贊歌,但結果卻讓人看到了心酸、令人困惑的事:因為在受用到張老免費餐直至畢業的80多位學生中,竟沒有一個人曾經向老人表示過任何形式的謝意,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考上大學了的同學竟沒有一個人記得張爺爺,在記者的再三提示下,他們才漸漸恢復了記憶……他們的良心哪里去了?是什么讓這些有足夠的智兩考上大學的孩子竟發生了如此叫人匪夷所思的“失憶”?如果說偶爾見幾個天良遺失、過橋丟棍、忘恩負義或恩將仇報、人性泯滅的異類不足為奇,但出現這樣一個為數眾多且文化層次不低,卻無一例外地“忘恩”群體,不僅是社會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極大失敗……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們常常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受人之情,就得報人之恩。這也無疑是最基本的公平體現。而這幫“天之驕子”們應該對幾年里享受的“免費午餐”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才對,真的沒有理由接受得那么安然,而后又遺忘得那么坦然。做人,不能先前給吃的時候是認識的,而現在上大學吃不著的時候就忘了。這種群體“忘恩”的背后難道不需要我們作為父母、老師乃至整個社會、整個時代、整個民族都來思考嗎!

    漆黑的夜晚,有一位盲人打著明亮的燈籠徐徐而行。一個路人看見了,就奇怪地問:“你橫豎都看不見,還打燈籠干什么?”盲人回答道:“既為了給別人照明,又不讓別人撞到自己身上。”你想想,這難道不是一位沒有“白費蠟”的盲人嗎?他為別人照路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

    世上那些空嘆人情冷漠者和理直氣壯享受別人施恩解難的人,真應該從盲人打燈籠照明行走這件事悟出些許啟示。在缺乏感激的人際社會中,不妨先點起自己的那盞燈芯,先照亮自己,然后才去溫暖別人吧!曾在報上看到,有一位鄉村小學生,因家里太窮拿不出兩塊多錢課本費將面臨失學,其老師知道后就馬上給他補上。20年后,該窮困學生到深圳當了老板,從郵局寄給那位老師20萬元作為賠償那兩元課本費……這才真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動人事例。

    如果身邊的每個人都具有這種“行善莫念,受施圖報”的處世態度,那么,我敢肯定,人世間必將更加充滿快樂安詳和溫馨無限!

    這樣,不管是高官富賈或是平民百姓,也不管是施恩者或受惠者,都能以相互幫助、互相尊重的原則去平等接物待人,才能處處充滿歡欣。

如果一個人能夠記住別人對自己幫助,他也一定會忘卻自己對別人的怨恨。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人際間交往的良性循環,社會也才能和睦,生活也才舒心,工作也才順心……否則,。會成為一個忘恩負義或恩將仇報者,甚至是成為千古罪人,被世人所唾棄,為上天所懲罰!

 

 

天堂和地獄

 

人生在世,你永遠不知道什么時候你可能會遇見某個人讓你有所感悟。他們在等待你給予他們所欠缺的東西,而你所得到的回報是一個觀察人生的新視角、對人生美的一瞥、世事紛擾中的喘息——這一切,只有穿越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你才能看到。

 

幫助別人是一種施恩,接受幫助需要有一顆感恩之心。請看下面這個故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死后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后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可是,當他仔細看那些人的時候,他發現他們當中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抑郁而又沉悶,無精打采,而且都瘦得皮包骨頭。這個人發現每人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長的把手;使它無法用來吃食物。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都在他們手邊,結果還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餓。

    之后他又去了天堂,在那里他驚訝地發現場景是同樣的:同樣是食物、刀、叉與那些4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人們卻都在唱歌、歡笑。這位參觀者很不解:為什么情況相同,結果卻如此不同。在地獄的人都挨餓,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最后,他終于發現了答案:地獄里每一個人都試圖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東西;天堂上的每一個都是喂對面的人,而且也被對面的人所喂,因為互相幫助,結果幫助了自己。

    戴爾·卡耐基說: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將因此而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一個平時以慈善家聞名的老婦人在這樣的天氣卻不顧一切地跑出來,她想趕快為眼下這件事畫個休止符。

    老婦人生就一顆慈悲心。她不時捐東西給遭到天災人禍的人,或買很多衣料送給本市的貧民。可是,這一次的事性質大不相同,使她無法像平時那樣,爽口答應。雖然目的是為了貧苦無依的孤兒們著想,但要她捐出祖傳的土地來建造孤兒院,她著實無法同意。她對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那一片土地有無限的感情,何況,她年紀已老,此后生活的主要收入來源,就靠那塊土地。這是跟她此后的生活有直接關系的事。說得嚴重一點,她若失去這一塊土地,她的生活馬上就要受到影響。

    “無論對方如何懇求,也不能起一丁點同情心,否則……”想著想著,老婦人的腳步就越來越快了。

    天空暗得怕人。雨越來越大,風也吹得更加猛烈了。她終于到了目的地——一家慈善機構的古色蒼然的房子。她推開大門,走進去。由于是個大雨天,走廊上到處濕濕的。她在玄關口尋找拖鞋來穿。

    “快請進!”隨著一聲清朗的聲音,一位女辦事員出現在她眼前。那位女辦事員看到沒有拖鞋了,馬上不假思索地地脫下她自己的拖鞋給老婦人穿。

    “對不起,但是所有的拖鞋都被穿走了。”那位小姐還向她懇切地賠不是呢。

    老婦人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位小姐的襪子踏在地板上,瞬間就給濡濕了。

    老婦人深深地為她這個行為感動了。就在那一瞬間,她才感悟了“施與”的真正的意義。

    她心里想:“平時,我被大家稱為慈善家,可是,我的慈善行為到底是些什么?我捐出來的全是自己不再使用的舊東西,再不就是挪用多余的零用錢罷了。那與其說是‘施與’,不如說是‘施惠’更妥當。所謂的‘施與’,應該是拿出自己最重要的東西,那才有莫大的價值呀”!

    老婦人的內心突然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變——她決心捐出那塊祖傳的土地給這個慈善機構,為可憐的孩子們建立起一座設備完善的孤兒院。

    老婦人輕輕地對那位女辦事員說:“好溫暖的拖鞋。”

    女辦事員紅著臉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一直穿著,所以……”

    老婦人連忙說:“不,不,我沒有怪你的意思,我是說,你的心,令人感到溫暖。”

    老婦人向給她一個親切的微笑,然后,朝著辦公室急步走去……

有人彎下腰點了一堆火,也有人在接著這樣做。灰燼告訴我們,黑夜里還有別人。有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知道這些就夠了!心里裝著別人的人,才能從別人那里,使自己得到充實和升華。

 

施舍是一種很高貴的行為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于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常懷感恩之心,便會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為最大的快樂,便能對落難或者絕處求生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常懷感恩之心,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

一位外交家在給他的兒子寫的一封信里說了這樣的話:

我幾天前偶然從你的朋友凱特那兒知道你參加了鎮上“認養祖父母”的活動,我聽了這件事非常高興。在這之前,我對鼓勵年輕人到養老院探望老人之類的有意義的活動,雖曾略有耳聞,但了解不多。遺憾的是,社會上,人們似乎不注意世界上每天發生的那么多善意的行為。傳播界往往對于傷害他人的“社會陰暗面”加以強調。對那些幫助他人的人與事卻忽略了報道,好像報紙刊載那些事情,就會沒人看!

你一定知道,幫助別人時的感覺是非常愉快的。我實在不明白人們為什么不常常如此做呢!即使他們去誠心幫助別人時,往往還要選擇對象,如果尋求幫助的對象是個不相干的人時,很多人還會感到不好意思。例如給予汽車爆胎的人幫助,在公共汽車上讓位子,陪著想要穿越馬路的長輩過馬路等等。其實,真令人感到難為情的,戽而是對于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并沒有及時伸出援手呢。

    不論是誰,在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本能地伸出援手的人,當自己本身遭遇困難時,通常也會及時地得到援助。這時,一定會有一個人奇跡般地出現,并且會予以“相同的報答”。因為善行必會衍生出另一個善行,善行終會招來善報。這是這個世上最強勁的連鎖反應之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會碰到那些只需要言語安慰這一點點幫忙的人,說不定他們就在你身旁。像年老、窮苦、因病臥床、身體不自由的人都需要這種幫助。但我們雖然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卻時常忘記,或甚至故意去忽略他們。

    提起“睦鄰”這個詞,我想起你的祖母對我說過的她同村一位年輕女士的感人故事。村子里的所有村民都不愿意和這個女士來往,究竟是什么原因也說不清楚。總之,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死了丈夫,一個弱女子經營著貧困的農場,并且還要養育4個孩子。她得辛辛苦苦地從清早忙到半夜,才勉強能夠吃飽穿暖。

    在她的隔壁,住著一個單獨生活的老農夫,因為患了癌癥而長年臥病在床。但是,除了這位帶有4個孩子的年輕母親之外,其他村民和老人的親戚中沒有一個人愿意為照顧他的病而抽出一點時間。與之形成對照的是這一位自己生活窘迫的鄰居,即使再忙也設法抽空為他做飯。老人在得到她的看護一年后去世。突然之間,老人的親屬們覺得好運到來,不請自來地跑去律師事務所。因為據說老人雖然過著節儉的生活,但生前卻存有一大筆財產,他們認為那些財產應該分給自己。可是他們最后連一分錢也沒得到。老人所擁有的錢、農場,以及其他的財產都依照遺囑,贈給了照顧他的那位年輕女士。當律師宣布時,在場的所有人都發出了驚訝之聲。老人深深明白這位女士的辛苦,而且理解她并不是出自一時的同情,她已盡全力實行了每天辛苦的看護計劃。

    不用說你也猜到了,這之后,這位女士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她已不再需要為了養家而辛苦地工作了。除此之外,對于她來說,還有一項重大的變化,那就是以往她被村人排斥、嘲笑的情形也不再發生了。那位老人因為感激她最后服侍的善行,而將這位女士的善意和她所努力的事實公開,大家因此自然而然開始贊賞并尊敬她。

    行善積德啊!一個人的善舉會像現在對你說的故事一樣,有戲劇性的報答,或是獲得社會的贊賞,但這畢竟是少的。幫助別人,不要圖什么回報,但你會因為施善行后覺得自己至少是做了件好事,因而在私下會產生一種自我滿足的喜悅。若是因為想讓人感謝,或期待被社會認定而行善,那么美好的誠意也會減低。我想,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有這么多人以隱名方式來投入時間、精力、或金錢去行善,他們并不期望因此而獲得感謝或贊揚,道理可能就在此。

    所有的善行都充分證明:施比受更有福。19世紀的詩人菲利浦·詹姆斯·貝利曾經這樣寫道:“人生不是歲月,而是行為。”我希望你能把善良之心更為擴大。由于“相同的回報”的連鎖反應,相信你也會有好報的。

 

 

只為施與而快樂

 

與人為善是我們在尋求成功的過程中必須遵守的一條基本準則。在當今這樣一個合作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動的關系。只有我們先去善待別人,善意地幫助別人,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從而獲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無論如何,如果我們想得到快樂,我們就不要去想感恩或忘恩,而只享受施與的快樂。

    假設你救了一個人的性命,你心里是不是希望他感謝你呢?可能會。可是山姆·里博維茲在任法官之前是一個有名的刑事律師,曾經救過78個人的命,使他們不必坐上電椅。你想這些人中有多少個會感謝山姆·里博維茲,或者只送他一張圣誕卡?

    如果涉及到錢的問題,這就更沒希望了。查爾斯·舒萬博說過,有一次他救了一個挪用銀行公款的出納員。那個人把公款花在股票市場上,舒萬博用自己的錢救了那個人,讓他不至于受罰。那位出納員感激他嗎?不錯,有很短的一陣子。然后他就轉過身來辱罵和批評舒萬博——這個讓他免去牢獄之災的恩人。

    再作一個假設,如果你給一位親戚100萬美金,你會不會希望他感激你呢?安德魯·卡耐基就做過這樣的事。可是如果安德魯·卡耐基能夠從墳墓里復活,他一定會吃驚地發現那位親戚正在咒罵他。為什么呢?因為卡耐基將3.65億美金捐給公共慈善機構——那個親戚怪他“只給了我區區100萬美金而已。”

    人總歸是人,在他有生之日恐怕不會有什么改變。所以何不接受這個事實?為什么不認清現實,像統治過羅馬帝國的那個聰明的馬爾卡斯·阿理流士一樣。他有一次在日記里寫著:“我今天要去見那些多嘴的人——那些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知感激的人。可是我既不吃驚,也不難過,因為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這種人的世界。”

    這話非常有道理,要是你到處怨恨別人對你不知感激,那么該怪誰呢?是該怪人性如此,還是該怪我們對人性不了解呢?讓我們試著不要指望別人報答,那么如果我們偶然得到別人的感激,就會是一種意外的驚喜;如果我們得不到,也不會為這點難過。

    人類天性中就有一種奇怪的品性:容易忘記感激別人。因此,如果我們施一點點恩惠都希望別人感激的話,那結果一定會使我們大為頭痛。

    一個女人獨自一人住在紐約,她常常因為孤獨而不停地埋怨,她的親戚里沒有一個人愿意接近她——這實在沒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如果你去拜訪她,她就會連續幾個鐘頭不停訴說她做的各種好事。

    常常得到她幫助的侄女們偶爾會來看看她,只是為了責任感。可是她們都很害怕來看她,因為她們知道必須坐在那兒好幾個小時,聽她拐彎抹角地罵人,還得聽她那沒完沒了的埋怨和自憐的嘆息。后來這個女人無法威逼利誘她的侄女再來看她的時候,她還有一個“法寶”:心臟病發作。

    她是否真的心臟病發呢?是的,醫生說她有一個“很神經的心臟”,才會發生心臟亢進癥。可是醫生們也說,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她的問題完全是情感上的。

    實際上,這個女人所真正需要的是一點愛和關注,可是她稱之為“感恩圖報”。而她永遠也不可能得到感恩和愛,因為她去要求它,她認為那些是她該得的。

    亞里士多德說:“理想的人,以施惠于人為樂,但卻會因別人施惠于他而感到羞愧。因為能表現仁慈就是高人一等,而接受別人的恩惠,卻代表低人一等。”不管怎樣,如果我們想得到快樂,我們就不要去想感恩或忘恩,而只享受施與的快樂。

    施與不是一場交易,不應期待相等的回報。別斤斤計較,要付出便要付得心甘情愿。要讓別人感激,不是要人感到內疚。其實老天爺很公平,有付出一定有回報,只是回報不一定來得如我們所預期。因此無所求的態度才最健康。

假如為他人付出時還心想:他應該感激我,我應該得到回報;他應該感到內疚。那根本不算是付出,那是像做生易一樣在交換條件。

 

 

幫助別人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平等互惠的關系,也就是說,你對別人怎么樣,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你幫助我,我就會幫助你。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一個人只有大方而熱情的幫助和關懷他人,他人才會給你以幫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你自己首先必須幫助別人。

 

幫助別人,實際上是一種幸福。許多人或許不相信這一點。然而當你體會到奉獻與付出就是一種感恩的時候,你所體驗到的幸福,就將如故事中的格林夫人所體驗到的那般真切:

    當我剛搬進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一幢公寓樓里時,我注意到在住戶的郵箱旁貼了一張布告,上面寫著:“對格林夫人的善舉:愿意每月接送兩次住在3B室的格林夫人去醫院做化療的人請在下面簽名。”

    我不會開車,所以我就沒有簽名,然而“善舉”這個詞卻一直在我腦海里盤旋。這是希伯來語,意思是“做好事”,依照我的祖母的理解,它還有另一層含義。因為她發現我很羞澀;總是不愿意請別人幫忙,于是她就常對我說:“琳達,幫助別人是一種福,允許別人幫你的時候也是一種幸福。”

    一個傍晚,天突然下起大雪,而且紛紛揚揚地下個不停。上課的時間就快到了,我只好披上厚大衣向公交車站走去。盡管從我家到車站沒多遠,但是在這種暴風雪的天氣里,那簡直就是長途跋涉。我用祖母為我織的藍圍巾把脖子圍緊,耳邊似乎響起了她的聲音:“你為什么不看看是否能搭個便車呢?”

    當時,有一千個反對的理由跳進我的腦海:我不認識我的鄰居,我不喜歡打擾別人,我覺得請人幫忙很可笑。強烈的自尊心不允許我敲開別人家的門。

    于是,我繼續艱難地向公交車站走去……

    幾周后的一天晚上,期終考試就要進行。然而,那天雪下得猛,我在車站等了很久汽車還沒來,我終于放棄了。在返回公寓的路上,我絕望地問上帝:我該怎么辦啊?

    我把圍巾拉得更緊,我仿佛又聽到已經離開我的祖母在說:向某位司機請求搭個便車,那不是什么壞事!祖母的勸說對我從未有過意義,何況,即使我想請人幫忙——其實我并不想那么做——旁邊也沒有人。

    但是,就在我推開公寓樓門時,我差點和站在郵箱旁的一位夫人撞個滿懷。她穿了件褐色的大衣,手里拿了一串鑰匙——顯然,她有汽車,她正準備出門。就在那一剎那,絕望戰勝了自傲,我脫口而出:“您愿意讓我搭個便車嗎?我從沒向別人這樣要求過,可是……”

那位夫人顯得很驚訝。

“啊,我剛剛搬來,就住在4R室。”我趕緊解釋。

“這我知道,我見過你。”然后,她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我愿意讓你搭車。請等一下,我這就上樓拿汽車鑰匙。”

“汽車鑰匙?你手里拿的難道不是你的汽車鑰匙嗎?”我看著她手里的鑰匙,問道。

“不是的,我只是下樓來取信,不過我很快就回來。”說完她就向樓上走去。我急忙叫道:“夫人!請等等!我并不想勉強你出門,我只想搭個便車!”但是她很快就消失在樓梯拐角處。我覺得自己很窘。

然而,一路上,她溫暖的語調很快讓我平靜下來。

“您使我想起了我的祖母,她是個慈愛的老人。”我感激地說。

    聽著我的話,她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就叫我艾莉絲奶奶吧,我的孫子都這么叫我。”

    她把我送到了學校,我趕上了期終考試,而且順利通過了。請艾莉絲奶奶幫忙對我而言是一次突破,這使我以后能輕松地問別人:“有人和我同路嗎?”實際上每晚都有三個同學開車從我家經過。“為什么你不早說呢?”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問。

    當我回到公寓樓時,我正碰上艾莉絲奶奶從鄰居家出來,“晚安,格林夫人!”那位鄰居說。

格林夫人?她是那個患了癌癥的女人!“艾莉絲奶奶”是格林夫人!我站在樓梯上幾乎說不出話來。天啊,我所做的事情簡直是不可饒恕的:我居然要一個與癌癥做斗爭的病人冒著暴雪送我去學校!

“嗯,格林夫人,”我不知所措地說,“我不知道您就是格林夫人。請原諒我!”

我拖著沉重的腳步向家走去,我怎么能做出這種事情?

幾分鐘后,有人敲我的房門——是格林夫人。“我可以跟你說句話嗎?”她問。我點了點頭,請她坐了下來。“我以前也很強壯,”她說,然后,她哭了,“過去我也能幫助別人。而現在每個人都來幫我,為我做飯,送我到我要去的地方。我不是不想感激,而是沒有了機會。但是那晚,在我下樓去取信時,我在心中祈求上帝,讓我再像正常人那樣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吧。然后,你走了過來……”

 

 

無價的付出與感激

 

    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許多看似平常的東西卻往往是無價的。因為它往往是生命奉獻的見證,是人間真情的縮影,是真誠感恩的標志。它是任何金錢所無法買到的,它只能靠無私的奉獻與付出才能換取。

   

懷特先生是個典型的買賣人。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賺錢。只要能賺錢,使用任何手段都是正確的。為了錢他曾經出賣過朋友,曾經欺凌過弱者,甚至犧牲過兒女的幸福。幾十年下來,他雖然賺了幾十輩子都花不完的錢,卻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在懷特先生家門口,有一個小小的郵箱,由于長年不用,早已銹跡斑駁,用鑰匙也打不開生銹的鎖。因為,沒有任何為會給一個惟利是圖的奸商寫信。不過對此懷特先生可一點也不在乎,他很清楚自己的財富時刻都在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增值,何況還有那么多人為了錢而拜倒在他腳下,有這就夠了。

    不久,懷特先生家隔壁搬來了一位新鄰居,趕巧的是那新鄰居竟也叫懷特。聽說他曾在國外當醫生,剛剛退休,回到倫敦養老。據懷特先生觀察,這位懷特醫生不過就是個庸庸碌碌的小老頭,平日靠擺弄庭院的花草打發時間。

    懷特醫生到這里住的第一天,郵差在他家門口裝了一個郵箱,大小跟懷特先生家門口那個差不多。信件緊跟著就源源到來了,信件很多,沒過多久,郵差為他換了個更大的郵箱。隨著信件的到來,懷特先生的麻煩也來了。一些寄給懷特醫生的信被誤投進懷特先生的舊郵箱里,而且寄來的不僅僅是信,還有禮品。于是,懷特先生的管家不得不換下那生銹的鎖,把郵箱重新刷一遍油漆,而且還一趟趟地將誤投的信物交還給隔壁的懷特醫生。其實兩個懷特有著不同的姓,但偏偏那些信封上的收信人只寫了“懷特先生”,外加門牌弄錯,不誤投才怪呢。

    每當晴朗的午后,懷特先生會偷偷站在窗口看著隔壁的懷特醫生從自家郵箱里取出一摞摞的信件,然后樂滋滋地閱讀那些來自遠方的祝福。懷特先生心里充滿了不快:憑什么是他?他算老幾?漸漸,這種憤懣變成苦惱。

    有一天,郵差帶著一件郵寄包裹來到懷特先生家。那是一件長長的掛號包裹,收信人寫的是“懷特先生”,但憑直覺懷特先生馬上明白這又是個被誤投的東西。他瞥了一眼包裹的地址,發現落款竟然是紐約聯合國總部。

    懷特先生知道自己應該把東西送到懷特醫生那里去,可他還是好奇地悄悄拆開包裹。他看見里面裝著一根桃木拐杖,手工做的,打磨得很光滑,但式樣一般,而又不是很值錢。包裹里還有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個穿國際救援組織制服的年輕黑人女孩站在一架貨運飛機邊,照片背面寫著姓名地點和一個十四年前的時間。

懷特先生覺得更加奇怪了,他在地圖上查了半天,最后才弄明白照片背面寫的地點是非洲一個很小的地方。但是,十四年前的非洲發生過什么?這個受歡迎的鄰居和這個黑人女孩到底有什么關系?他不明白。帶著進一步探究的決心,懷特先生不動聲色地將包裹照原樣縫合,親自登門去交給懷特醫生。

看著鄰居很高興地拄著桃木拐杖在屋子里試來試去,懷特先生好奇地問:“這照片里的女孩是誰呀?”

“哦,我不記得了。”懷特醫生輕描淡寫地回答。

“可照片后面寫清了姓名和地址啊。”懷特先生不解地追問。

“是這樣的,我大學畢業就參加了國際衛生組織,其中有20年是在非洲原野上度過的。我曾在那里救護過很多生命垂危的黑人孩子,怎么可能記得每個孩子的名字?況且他們現在都長大成人了。”懷特醫生平靜地答道。

隨后,懷特醫生又搬出厚厚一堆來自世界各地的書信給懷特先生看。其中不少信里附夾著照片,有著各種不同膚色各種年齡的男男女女展露著笑容,而這一切都源于懷特醫生數年不斷的無私幫助。

    懷特先生看著眼前的東西,又是懊惱又是羨慕。懷特醫生沒有察覺到懷特先生的懊惱,還一個勁兒地試著桃木拐杖。

    回到自己家里,懷特先生獨自躲進書房,直到深夜也沒出來。驚慌的管家只得叫來秘書和私人醫生,當他們打開書房門,卻看見懷特先生正摟著一堆拐杖淚流滿面。那些拐杖有檀香木的,有上好象牙的,還有紅木鑲純金手柄的,每一支都質地精良價格昂貴。可是懷特先生卻像個孩子似的,傷心地哭著對下屬說:“上帝,我多想像隔壁那個小老頭一樣擁有一根桃木拐杖啊。”不明就里的管家說:“那根桃木拐杖?我們可以掏錢買下來。”懷特先生卻哭得更傷心了,因為他知道用自己所有的錢也買不來那根桃木拐杖。是啊,許多看似平常的東西卻往往是無價的。

    慢慢地,懷特先生的公司業務里多出一些公益項目,有時是公益捐助,有時是免費為一些慈善機構運送物資,這些舉動在從前簡直是不可想像的。有一次,一個記者拿著話筒追問剛當選城市慈善基金會顧問的懷特“大老板”:“您曾經說過自己的任何投人都要獲得回報,現在做這些,是期望獲得什么樣的回報呢?”懷特先生面對鏡頭,笑著說:“我想有人會寄給我一根桃木拐杖的。”

    日子一天天平靜地過去,懷特先生的身邊又聚集起很多真誠的朋友,他與子女們也慢慢重新有了往來,而且,現在他家門口的郵箱里也開始有了寄自四面八方的信件,而且是真正寫給懷特先生的。

又一個春天來臨的時候,懷特先生收到一封信,寄自一個遙遠國度的山區,那里剛剛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地震。一個孩子在信里說:“感謝您組織了一個龐大的義務船隊,及時為我們運來藥品和帳篷。我在院子里新種了一株櫻桃,有一天我會送您一根櫻桃木的拐杖,我保證,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拐杖。”

 

 

給予能讓你更加富有

 

不要老是想從別人身上得到什么應該想我能夠給予別人什么,付出什么樣的服務與價值來讓對方先獲得好處。當你能持續這么做,并且大量幫助別人獲得價值的時候,也就是你成功的時候了。因為那些獲得你幫助的人會慢慢累積成一股龐大的力量,回饋給你所需要的幫助與支持。

 

他,是一名教師。

教師節到了,一大群孩子爭著給他送來了鮮花、卡片、千紙鶴……一張張小臉蛋洋溢著快樂,好像過節的不是老師倒是他們。

    一張禮物很特別,是用硬紙做成的,硬紙板上畫著一雙鞋。看得出紙是自己剪的——周邊很粗糙,圖是自己的畫的——圖形很不規則,顏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綠綠的,老師能穿這么花的鞋嗎?

    旁邊歪歪扭扭地寫著:“老師,這雙皮鞋送給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個女孩——這個班級他剛接手,一切都還不是很熟,從開學到教師節,也就10天。

    他把這雙“鞋”認真地收起來,“禮輕情義重”啊!

    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女同學送他這雙“鞋”的理由。

    她在作文里這樣寫道:“別人都穿著皮鞋,老師穿的是布鞋,老師肯定很窮,我做了一雙很漂亮的鞋子給他,不過那鞋不能穿,是畫在紙上的,我希望將來老師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沒有錢,我有錢一定會買一雙真皮鞋給老師穿的。”

    這只是一個不足10歲的小姑娘的心愿,這心愿是多么感人啊!他的心為之一動。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窮人的標志?

    他很想親口問問她。

    那是一個很干凈很漂亮的女孩子,一雙眼睛清澈得沒有任何雜質。當她站到他面前的時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因為此時她正穿著一雙方口布鞋,鞋的周邊開了花,這雙布鞋顯然與他腳上的這雙布鞋不一樣。

    于是兩人之間有了下面的問話。

    你爸爸在哪里上班啊?.

    爸爸待在家里,他下崗了。

    你媽媽呢?

    我不知道。爸爸說,她走了。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她腳上的布鞋上,那一雙開了花的布鞋。

    他小心地從抽屜里拿出那雙“鞋”來。這時他感受出這雙鞋的分量。

    她輕輕地問,老師你家里也窮嗎?他說,老師家里不窮。你家里也不窮。

    可是同學都說我家里窮。她說。

    他親切地說,你家里不窮,你很富有,你知道關心別人,送了那么好的禮物給老師。老師很高興,你高興嗎?

    她開心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甜。

    你和老師穿一樣的鞋子,你高興嗎?

    她用力地點了點頭。

    他領著她走進教室。他問大家老師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學說,好看。有的說,透氣,因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學說健身,因為自己的爺爺打拳的時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沒有人說他窮。他說穿布鞋是一種風格,透氣、舒適、有益健康。

    后來,這位老師告訴他的學生,腳上穿著布鞋心里卻裝著別人,是最讓老師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給予別人,才能給予別人幸福,能給予的人是不會貧窮的。

 

 

施恩其實是增加資產

 

作為企業的經營者需要施恩給顧客。同事與同事之間,即使互相是競爭對手,也同樣需要有施恩不圖報的思想去幫助同事完成某項任務,同事除了一方面敬佩你的干煉,另一方面對你的幫助也會有一顆感恩的心。真城地助人一臂之力,這會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存下一份善果。 

 

    柏年是一名律師。他在美國的律師事務所剛開業時,他窮得連一臺復印機都買不起。他的工作很辛苦。那時,移民潮正一浪接一浪地涌進美國的豐田沃土。他接了許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喚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領人,還不時地在黑白兩道間周旋。他開一輛掉了漆的轟達車,在小鎮間奔波,兢兢業業地執業做律師。終于媳婦熬成了婆,電話線換成了4條,擴大了辦公室,又雇了專職秘書、辦案人員,氣派地開起了“奔馳”,處處受人尊敬。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念之差,他將資產投資股票而幾乎盡虧,更不巧的是,歲末年初,移民法又被再次修改,職業移民名額削減,頓時門庭冷落。他想不到從輝煌到倒閉幾乎一夜之間。

    就在這時,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總裁寫的:愿意將公司30%的股權轉讓給他,并聘他為公司和其他兩家分公司的終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親自找上門去。

總裁是一位四十多歲的波蘭裔中年人。“還記得我嗎?”總裁問。

他茫然地搖搖頭。

總裁微微一笑,從身邊的辦公桌的抽屜里拿出一張皺巴巴的5塊錢匯票,上面夾的名片,印著柏年律師的地址、電話。

他實在想不起這是怎么回事。

“我清楚地記得,十年前,在移民局……”總裁開口了,“我在排隊辦工卡,排到我時,移民局已經快關門了。當時,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請費用漲了五塊錢,移民局不收個人支票,我又沒有多余的現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會另雇他人了。這時,是你從身后遞了五塊錢上來,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錢還給你,你就給了我這張名片。”

終于,他也漸漸回憶起來了,但是仍將信將疑地問:“后來呢?”

“后來我就在這家公司安定下來,很快我申請了兩項專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這張匯票寄出,但是一直沒有。我單槍匹馬來到美國闖天下,經歷了許多冷遇和磨難。這五塊錢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態度,所以,我不能隨隨便便就寄出這張匯票。”

一個人很自然地會以恩惠報答恩惠,以怨仇回敬怨仇。這是無數的事實證明了的。這符合一般的人性,也構成了大多數人類社會的文化。在中國,我們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也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和“多行不義必自斃”。從博弈論角度看,這種最自然不過的對他人的反應,就是一種被稱為“一報還一報”的最佳策略。一般來說,一個人總是做對他人有利的事,他更有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好報;一個人總是損害他人,他更有可能遭受意想不到的災禍。當人們認識到這一點時,就會主動地約束自己,盡量少做壞事,多做好事。

下面我們來看看一個關于乞丐的故事:

   一個可憐的乞丐來到他家門口,向母親乞討。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都斷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蕩著,讓人看了很難受。他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舍的,可是母親卻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非常生氣地說:“我只有一只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愿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母親沒有生氣,卻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說:“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呆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盯著母親,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滑動了兩下,終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沾了很多灰塵,幾綹亂發被汗水濡濕了,斜貼在額頭上。

    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新毛巾。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面和脖子都擦了一遍,白毛巾馬上變成了黑毛巾。

母親又遞給乞丐二十元錢。

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謝謝你!”

    母親平靜地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

    乞丐說:“還是謝謝你,我不會忘記你的。”然后對母親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幾天后,又有一個乞丐來到他家門前,向母親乞討。母親又讓乞丐把屋后的磚搬到屋前,照樣給了他二十元錢。

他迷惑不解地問母親:“上次你叫乞丐把磚從屋前搬到屋后,這次你又叫乞丐把磚從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磚放在屋后,還是放在屋前?”

    母親說:“那沒什么關系,這堆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是一樣。”

    他說:“那就不要搬了。”

    母親摸摸他的頭說:“對一個乞丐來說,搬磚和不搬磚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有幾個乞丐來過,他家那堆磚就不斷地被人屋前屋后地搬來搬去。

    幾年過去了。一天,有個很體面的人來到他家。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跟電視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這個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蕩一蕩的。

    老板用剩下的那只手緊緊握住母親的手,俯下身說:“如果沒有你,我現在還是個乞丐。因為當年你叫我搬磚,今天我才能成為一個公司的董事長”。

    母親說:“我沒做什么,這是你自己干出來的。”

    獨臂的董事長想把母親一家人遷到城里去住,做城里人,過好日子。

    母親卻說:“我們不能接受你的照顧。”

    “為什么啊?”

    “因為我們一家人每人都有兩只手。”

    董事長堅持著:“可是我已經替你們買好房子了。”

    母親笑著說:“那你就把房子送給連一只手都沒有的人吧。”

如果施恩圖報,那還不如不施恩。時下,乞丐已經成為“騙子”的代名詞,因此,施舍被視為不明智之舉。可文中告訴我們,不要吝惜施舍,關鍵是得法,精神食糧的施舍是從根本上幫助了別人。給予他想要的東西不如教給他如何取得想要的東西。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活中我們總是一味地希望別人給我一些什么,讓自己難以啟齒的是,我們竟是那么的小氣,以至于一張賀卡或者節日的一個電話也忘了。的確應該感恩的,感恩并不就是報恩,它不僅會讓自己得到更廣泛的愛,而且他還會教導我們如何欣賞生活。

 

    他的父親是一位富有的大莊園主。

    在他七歲之前,一直過著鐘鳴鼎食的生活。20世紀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個島國,突然掀起一場革命,他失去了一切。

    家人帶著他在美國邁阿密登陸的時候,全家所有的家當,是他父親口袋里的一沓已被宣布廢止流通的紙幣。

    為了能在無親無故的異國他鄉生存下來,從十五歲起,他就跟隨父親打工。每次出門前,父親就這樣告誡他:只要有人答應教你英語,并給一頓飯吃,你就留在那兒給人家于活。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邊的一個小飯館里做服務生。由于他勤快、好學,很快便得到老板的賞識。為了能讓他學好英語,老板甚至把他帶到家里,讓他和他的孩子們一起玩耍。

    有一天,老板告訴他給飯店供貨的食品公司正在招收營銷人員,假若他樂意的話,自己可以幫助引薦。于是,他獲得第二份工作,在一家食品公司做推銷員兼貨車司機。

    父親在他臨去上班時告訴他:“我們祖上有一條遺訓,叫‘日行一善’。在家鄉時,祖輩們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事業,都得益于這四個字。現在你到外面去闖蕩了,最好能記得。”

    可能就是因為這四個字吧,當他開著貨車把燕麥片送到大街小巷的夫妻店時,他總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幫店主把一封信帶到另一個城市;讓放學的孩子順便搭一下他的車。就這樣,他樂呵呵地干了四年。

    在他工作的第五年,他接到總部的一份通知,要他去墨西哥,統管拉丁美洲的營銷業務,理由據說是這樣的:該職員在過去的四年中,個人的推銷量占佛羅里達州總銷售量的40%,應予以重用。

    后來的事就基本上順理成章了。他打開拉丁美洲的市場后,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亞太地區;1999年,被調回了美國總部,任首席執行官。

    隨后,他被美國獵頭公司列人可口可樂、高露潔等世界性大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候選人。美國總統布什在競選連任成功后宣布,提名卡羅斯·古鐵雷斯出任下一屆政府的商務部部長。這正是他的名字。

    當前卡羅斯·古鐵雷斯這個名字已成為“美國夢”的一個代名詞。但是,世人很少知道古鐵雷斯成功背后的故事。前不久《華盛頓郵報》的一位記者去采訪古鐵雷斯,就個人命運讓他談談看法。古鐵雷斯說了這么一句話:“一個人的命運,并不一定只取決于某一次大行動;我認為更多的時候,取決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善舉。”

后來,《華盛頓郵報》用“凡真心助人者,最后沒有幫不到自己的”作為標題,對古鐵雷斯做了一次長篇的報道。在這篇報道中,記者議論說,古鐵雷斯的成功是因為他發現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最簡單的武器,那就是“日行一善”。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乱码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_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二区_国产一级强片在线观看

    9000px;">

      免费看日韩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精品日韩区二区麻豆天美 | 久久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五区| 豆国产96在线|亚洲| 韩国女主播成人在线| 成人黄页毛片网站| 欧美精三区欧美精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亚洲色图视频网站| 视频一区欧美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高清|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不卡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97久久超碰精品国产| 欧美电视剧免费全集观看|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 狠狠色综合色综合网络| 色婷婷精品久久二区二区蜜臂av| 日韩午夜av一区| 五月天丁香久久| 91玉足脚交白嫩脚丫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麻豆国产|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h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1| 国产精品传媒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自拍偷拍午夜视频| 亚洲老司机在线|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777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欧美女孩性生活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伊人婷婷欧美激情| 欧美福利电影网|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在线视频在线| 国产风韵犹存在线视精品| 亚洲成人av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天天摸av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91片在线免费观看| 丁香亚洲综合激情啪啪综合| 91亚洲永久精品| 99热99精品| 欧美人与禽zozo性伦|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欧美韩日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日日夜夜| 国产精品1区2区| 91福利视频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臀| 亚洲chinese男男1069|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蜜臀av乱码久久精品| 国模套图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 91毛片在线观看| 欧美剧情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励志电影 | 欧美α欧美αv大片|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公司| 曰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影音先锋| 麻豆精品新av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成人av| 精品美女被调教视频大全网站| 日韩在线卡一卡二| 日韩欧美国产午夜精品| 美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av大全日韩| 精品日韩成人av|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欧美在线一二三四区| 一本色道久久加勒比精品|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优播| 国产一区在线看| 成人午夜激情片| 精品亚洲porn| 国产精品自拍毛片| 成人精品鲁一区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porn| 丰满少妇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www..com久久爱| 男女男精品网站| 欧美三级在线视频| 国产人成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偷拍日韩校园综合在线| 色婷婷综合久色| 亚洲免费av在线| 在线日韩av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aaaa|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日韩黄色一级片| 日本乱码高清不卡字幕| 精品乱人伦小说|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天天综合性|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2024| 国产精品欧美精品| 国产91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影视婷婷| 国产成人小视频| 国产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免费国产亚洲视频| 日韩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电影网一区|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国产毛片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美女| 有坂深雪av一区二区精品| 91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经典视频| 94-欧美-setu|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三区| 美女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re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成人av福利| 久久久精品黄色| 在线观看视频欧美|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欧美| 亚洲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xxxx老人做受| 欧美性猛片xxxx免费看久爱| 国产一区不卡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一级二级| 国产一区在线精品|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天堂 | 日韩高清在线一区|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三区在线成人av| 欧美高清视频不卡网| 色嗨嗨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看视频| 狠狠色综合日日| 免费看欧美美女黄的网站|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网页| 国产精品看片你懂得|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 日韩美女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图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久久99|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成人777| 久久69国产一区二区蜜臀 | 色综合咪咪久久| 91丨九色porny丨蝌蚪| 欧美日韩久久久一区| 日韩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视频| 婷婷开心久久网| 99国产精品一区| 日韩三级伦理片妻子的秘密按摩|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二区亚洲w码|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 国产精品女人毛片| 国内不卡的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色av成人天堂桃色av|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国色天香 |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不卡视频| 波多野结衣亚洲| 久久久久久久网|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自拍偷拍欧美激情| 99热精品国产| 亚洲激情六月丁香| 在线日韩av片| 午夜亚洲国产au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影院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