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管理專家、青年導師…………姜嵐昕扮演的角色眾多,他的功成名就,其實是一個赤著腳在風雨中勇敢奔跑的故事。
初夏的成都,晴空萬里,天際線清晰分明。
一天下來,姜嵐昕已經在講臺上站了足足個八個小時,卻依然激情澎湃,妙語連珠,沒有絲毫疲態。臺下,來自四川各地的企業家,聚精會神,不斷用筆快速記錄,絕不放過任何一句有價值的話語。
毫不夸張的說,自打中國企業培訓界有明星起,姜嵐昕就是明星了。十五年來,姜嵐昕進行演講超過3000場,他一手創辦的世華智業累計培訓企業高管20萬人,是中國企業管理培訓史上名副其實的標志性人物。
做總裁培訓、辦免費大學、投身慈善、傳道企業社會責任…………姜嵐昕把每一件事都干得風生水起。然而,名滿江湖的背后,是姜嵐昕近乎苦行者般的奮斗與堅持。
不負少年頭
從河南信陽一個貧困山村走出的姜嵐昕,萬萬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站在世界知名企業家面前,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響。
2015年11月25日,首屆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在北京召開,作為論壇發起人,姜嵐昕發表主題演講,號召企業家以實現社會價值為企業的最大價值,真正做一個社會企業。姜嵐昕的演講,得到了科菲·安南、龍永圖、楊瀾等嘉賓以及參會企業家的高度肯定和積極響應。
△首屆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現場對話
從表面上看,這是姜嵐昕人生的高光時刻,但對于他本人來說,這只是自己的理想與奮斗得到實現的一種方式而已。
時針往前撥回到2000年的一個冬天,陜西延安,黃陵縣城北橋山。姜嵐昕獨自踏雪而行,來到黃帝陵前,長跪不起。他一邊祭拜祖先,一邊莊重起誓:“終生從事教育事業,為世界華人的富強而服務,使華人企業成為世界經濟的脊梁”。
那一年,姜嵐昕只有23歲,但在黃帝陵前發愿的那一刻,他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姜嵐昕出身貧寒,大學畢業后,在鄭州一家制鞋公司做銷售,憑借著改變命運的強烈愿望和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很快就成為了公司的銷冠。一些客戶企業開始邀請姜嵐昕為銷售人員傳授技巧和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姜嵐昕的演講能力鋒芒漸露,得到了企業的認可,也正是在與企業的接觸中,姜嵐昕發現,西部地區的企業培訓市場需求旺盛,但卻鮮有優秀的培訓公司。
2001年初,姜嵐昕離開黃帝陵不久,便創辦了世華集團,以黑馬的姿態殺入企業培訓市場。創業之初,世華沒有人手、沒有資金、沒有資源,困難重重。但姜嵐昕卻依靠一種強烈的信念和精神感召堅持了下來,不僅讓員工死心塌地追隨,也讓公司站穩了腳跟。
孫正義說得很對,“一切成功都源于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這句話放在姜嵐昕身上同樣適用,對于他來說,這個世界本沒有傳奇,但能夠肩抗使命,奮力前行也是一種偉大。
一課風行
“為什么制度沒有神圣性,團隊對規則沒有敬畏感?那是因為老板和領導的權力大過了公司制度的威力。”
聽姜嵐昕講企業管理,更像是一場頭腦風暴,帶來的不是灌輸和說教,而是啟發。相比社會上各種五花八門的企業管理培訓課程,姜嵐昕不僅傳授企業管理的“術”,更講究管理的“道”。在他看來,所有的經營和管理之術,都是為了最終的“道”——實現社會價值。
“幸好來得還不算晚”,這是很多企業家學員聽完姜嵐昕總裁班系列課程之后的感嘆。殊不知,這套課程已經在企業管理培訓界風行了十幾年。
事實上,世華一開始培訓的對象主要以銷售人員為主,但姜嵐昕很快發現,真正掣肘企業發展的是老板的管理思想和水平。于是,他決定將客戶群聚焦于成長型企業的老板和高管,重點培訓他們的經營管理能力。
姜嵐昕跑到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學習企業運營的經驗和方法,走訪企業了解經營管理方面的得失。在此基礎上,姜嵐昕推出了講究“實戰、實效、實操”的總裁班系列課程。
2005年,姜嵐昕以上海市場為突破口,把“總裁執行風暴”課程作為單品突破,將學員限制在企業副總級別以上,結果場場爆滿,一票難求。不得不說,注重落地性的“總裁執行風暴”正好打中了企業的管理痛點,讓學員們很快找到了提升管理能力的方法。
隨后,姜嵐昕將世華定位為總裁首選學堂,提出了產品、區域、客戶“三維聚焦”的戰略方針,陸續開發了“總裁戰略風暴”、“總裁演說風暴”、“總裁管控風暴”、“創富思想風暴”等精品課程。風行全國之下,姜嵐昕被冠以“總裁教練”的名號,甚至出現了姜嵐昕在哪個城市講課,老板們就跟到哪個城市的情況。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姜嵐昕當時還不到三十歲,以至于每當有學員問起年齡時,世華的員工都會往上“虛報”五歲,因為沒有人相信這個“總裁教練”會如此年輕。
憑借總裁班系列課程這一超級爆品,世華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進而在全國成立了36家分公司。目前,世華已開辦各類總裁班已經累計開課超過800期,培訓副總以上的企業高管超過20萬人,經世華培訓過的企業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苦行者說
在企業管理培訓市場的風生水起,為姜嵐昕賺足了財富和人氣。然而,他內心深處對于教育,對于社會責任的赤子之心始終在猛烈跳動。比如,汶川地震發生后,他第一時間進行巨額捐款,并為重災區捐建中小學;又比如,他成立世華大愛教育基金和嵐昕專項助學金,為教育事業傾注心血。
2011年11月11日,姜嵐昕做出了一個令外界看來瘋狂的舉動,他宣布將世華收購的北京華夏管理學院辦成一所免費大學。
一聲驚雷,震撼了整個教育界和企業界,姜嵐昕也成為免費大學開先河者。其實,他的想法很單純,是知識改變了自己命運,他也應該幫助更多的人接受高水平的專業教育。
然而,免費大學在國內外并無先例,持續投入之下,如何生存?
北京華夏管理學院主要采取了三種模式:第一是采用崗位定制的方法,由企業付費,學校負責給企業培養人才;第二是公益資本和愛心基金提供捐助。第三是智力投資,世華通過在一些企業占股,企業反過來支持免費大學,類似于資源置換。
五年時間下來,北京華夏管理學院辦學成果顯著,畢業學生供不應求,很多學生甚至在校期間就被企業提前搶聘。
姜嵐昕在很多場合都曾表示,要拿出一生的時間、精力、智慧和財富,把免費大學永遠辦下去。
一個人的堅持,終究會影響更多的人,從一個人內心深處流出來的真情,也是可以流入到另一群人內心深處去的。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被姜嵐昕的精神所感召,投身于公益事業當中,并逐漸形成了一個社會企業家同心圓。
從“總裁教練”到“社會企業家導師”,回望來時路,姜嵐昕總會想起那個漫天風雪中在黃帝陵前起誓的少年。姜嵐昕說,他對過去的自己很敬佩,但現在所做的一切也沒有辜負當初那個自己。
今年夏天,姜嵐昕又去甘肅帶領華夏商學院的同修一起“絲路悟道”,這是他第五次參加這項徒步活動。茫茫戈壁,烈日風沙,在全程超過100公里的艱難路程中,姜嵐昕每一次都能從中找到心靈回歸和靈魂升華的感覺。
“絲路不是腳在走,而是心在走。考驗的不是腳力,而是心力”,這是姜嵐昕走完“絲路悟道”的感受。路途所有遇到的艱難險阻,只要心念萬分堅定,所有遭受的磨難將成為更強大的信念,會支撐我們未來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遠、更寬、更好!然而,姜嵐昕內心很清楚,他選擇為之終身奮斗的事業,何嘗不是另一條“絲路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