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委曲,你應(yīng)該要想,他對我這樣已經(jīng)很好了,這就是修行的功夫。
與任何人接觸時,要常常問自己,我有什么對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學問和修持的力量,來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債。
佛不渡無緣的人,不能渡的人,我們就把他當做菩薩來看。
當你用煩惱心來面對事物時,你會覺得一切都是業(yè)障,世界也會變得丑陋可恨。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