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求,汪中求講師,汪中求聯系方式,汪中求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汪中求:“寂寞”對話90后
    2016-01-20 46599
    來信:天天都是這么無聊,難以克服呀。

    去信:如何克服無聊,是一個必須修煉的課程。必須培養自己對某事項的長久熱情,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過大。比如,你的書法愛好就可以深度培養。現在這個年齡讓你作心靈修煉,實在很難,雖然那是最好的辦法。看書也行,但要有內在的熱情,集中看某一類的書,接近專業研究的程度才可以排遣孤獨。

    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 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這段話好像也是朱光潛說的。 來信:運動也是排遣寂寞的法寶。 去信:很對。據說,晉人陶侃罷官閑居,便去搬磚,早晨把100塊磚搬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內。有人好奇問他怎么這樣?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憂逸,恐不堪事。”又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不知故事是真是假,意思是說老先生借玩意多活動活動,免得無聊。 四 來信:寂寞就是孤獨嗎? 去信:關于孤獨和寂寞,我讀過的文字中,復旦大學年輕美女老師陳果的感悟是很讓我欣賞的,不愧是學神學的: 什么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 來信:學者對這些的思考就是深刻呀? 去信:其實,這個題目很深,也很難。對于我,僅僅是學習中有所認識而已,甚至說,蕓蕓眾生,理解得恨透的人少之又少。 五 來信:孤獨是精英也難以避免的嗎? 去信:如果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處世狀態,那來信:恩,試試打發時間吧。

    去信: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用好時間,給生命加分。人生最值錢的唯有時間!

    來信:好的,我會的。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并細細品味。時間就是金錢,好好珍惜加利用。

    去信:時間首先是生命,說值錢只是一個比喻的方式。我們怎么對待生命,首先看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時間。找不到時間出路的人,一定是可悲而可憐的。你現在年輕,讀書還不多,認識不深,也是常情。


    么可以說精英也難以避免,或者說英雄也無需回避。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就寫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來信:思想家的孤獨定然不是困惑了? 去信:我想,應該是一種平靜的狀態,甚至可以認為對于他們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盧梭這樣說:“如果世間真有這么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抓住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就此而言,我也很難去品味出這種幸福,但我理解這的確是至高的幸福。 六 來信:收到過一段短信: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這講的是否就是盧梭的“孤獨的幸福”狀態? 去信:我想是的,中外思想家最終的幸福理念應該是一致的。這段短信說的大約是古人所謂“修心當以靜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的意思。 有一位和尚給過我一段語錄,與上面的這些意思相近,只是更具體一些:“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當然,我做不到,而你不必做到。不過,多悟還是很有益處的。 來信: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么可以說精英也難以避免,或者說英雄也無需回避。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就寫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來信:思想家的孤獨定然不是困惑了? 去信:我想,應該是一種平靜的狀態,甚至可以認為對于他們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盧梭這樣說:“如果世間真有這么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抓住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就此而言,我也很難去品味出這種幸福,但我理解這的確是至高的幸福。 六 來信:收到過一段短信: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這講的是否就是盧梭的“孤獨的幸福”狀態? 去信:我想是的,中外思想家最終的幸福理念應該是一致的。這段短信說的大約是古人所謂“修心當以靜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的意思。 有一位和尚給過我一段語錄,與上面的這些意思相近,只是更具體一些:“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當然,我做不到,而你不必做到。不過,多悟還是很有益處的。 去信: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奧修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無由的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來信:寂寞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想用一些東西填補它,但總找不到這個東西。

    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 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這段話好像也是朱光潛說的。 來信:運動也是排遣寂寞的法寶。 去信:很對。據說,晉人陶侃罷官閑居,便去搬磚,早晨把100塊磚搬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內。有人好奇問他怎么這樣?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憂逸,恐不堪事。”又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不知故事是真是假,意思是說老先生借玩意多活動活動,免得無聊。 四 來信:寂寞就是孤獨嗎? 去信:關于孤獨和寂寞,我讀過的文字中,復旦大學年輕美女老師陳果的感悟是很讓我欣賞的,不愧是學神學的: 什么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 來信:學者對這些的思考就是深刻呀? 去信:其實,這個題目很深,也很難。對于我,僅僅是學習中有所認識而已,甚至說,蕓蕓眾生,理解得恨透的人少之又少。 五 來信:孤獨是精英也難以避免的嗎? 去信:如果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處世狀態,那去信:有人說,寂寞是一種心靈的饑餓,是期待溫暖和愛心的饑餓。無家可歸并不僅僅指需要棲身之所,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是心靈找不到對話之所。除了貧窮和饑餓,人生上最大的問題是寂寞。

    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與喧囂再見。寂寞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人生的自由有二,包括做什么的自由和脫離什么的自由。不能擺脫寂寞只能參與喧囂不能算獲得了自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讓知識驅除寂寞。知識是一種避震器,它不會讓你受到寂寞的破壞,它會一直保護你,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


    “寂寞”對話90后 一 來信:天天都是這么無聊,難以克服呀。 去信:如何克服無聊,是一個必須修煉的課程。必須培養自己對某事項的長久熱情,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過大。比如,你的書法愛好就可以深度培養。現在這個年齡讓你作心靈修煉,實在很難,雖然那是最好的辦法。看書也行,但要有內在的熱情,集中看某一類的書,接近專業研究的程度才可以排遣孤獨。 來信:恩,試試打發時間吧。 去信: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用好時間,給生命加分。人生最值錢的唯有時間! 來信:好的,我會的。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并細細品味。時間就是金錢,好好珍惜加利用。 去信:時間首先是生命,說值錢只是一個比喻的方式。我們怎么對待生命,首先看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時間。找不到時間出路的人,一定是可悲而可憐的。你現在年輕,讀書還不多,認識不深,也是常情。 二 來信: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去信: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奧修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無由的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來信:寂寞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想用一些東西填補它,但總找不到這個東西。 去信:有人說,寂寞是一種心靈的饑餓,是期待溫暖和愛心的饑餓。無家可歸并不僅僅指需要棲身之所,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是心靈找不到對話之所。除了貧窮和饑餓,人生上最大的問題是寂寞。 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與喧囂再見。寂寞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人生的自由有二,包括做什么的自由和脫離什么的自由。不能擺脫寂寞只能參與喧囂不能算獲得了自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讓知識驅除寂寞。知識是一種避震器,它不會讓你受到寂寞的破壞,它會一直保護你,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 三 來信:知道喧囂的無趣,但內心總是靜不下來。 去信:靜是內心的空靈。朱光潛說: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噪。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請伯牙向他彈琴,他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 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這段話好像也是朱光潛說的。 來信:運動也是排遣寂寞的法寶。 去信:很對。據說,晉人陶侃罷官閑居,便去搬磚,早晨把100塊磚搬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內。有人好奇問他怎么這樣?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憂逸,恐不堪事。”又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不知故事是真是假,意思是說老先生借玩意多活動活動,免得無聊。 四 來信:寂寞就是孤獨嗎? 去信:關于孤獨和寂寞,我讀過的文字中,復旦大學年輕美女老師陳果的感悟是很讓我欣賞的,不愧是學神學的: 什么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 來信:學者對這些的思考就是深刻呀? 去信:其實,這個題目很深,也很難。對于我,僅僅是學習中有所認識而已,甚至說,蕓蕓眾生,理解得恨透的人少之又少。 五 來信:孤獨是精英也難以避免的嗎? 去信:如果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處世狀態,那

    “寂寞”對話90后 一 來信:天天都是這么無聊,難以克服呀。 去信:如何克服無聊,是一個必須修煉的課程。必須培養自己對某事項的長久熱情,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過大。比如,你的書法愛好就可以深度培養。現在這個年齡讓你作心靈修煉,實在很難,雖然那是最好的辦法。看書也行,但要有內在的熱情,集中看某一類的書,接近專業研究的程度才可以排遣孤獨。 來信:恩,試試打發時間吧。 去信: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用好時間,給生命加分。人生最值錢的唯有時間! 來信:好的,我會的。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并細細品味。時間就是金錢,好好珍惜加利用。 去信:時間首先是生命,說值錢只是一個比喻的方式。我們怎么對待生命,首先看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時間。找不到時間出路的人,一定是可悲而可憐的。你現在年輕,讀書還不多,認識不深,也是常情。 二 來信: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去信: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奧修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無由的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來信:寂寞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想用一些東西填補它,但總找不到這個東西。 去信:有人說,寂寞是一種心靈的饑餓,是期待溫暖和愛心的饑餓。無家可歸并不僅僅指需要棲身之所,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是心靈找不到對話之所。除了貧窮和饑餓,人生上最大的問題是寂寞。 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與喧囂再見。寂寞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人生的自由有二,包括做什么的自由和脫離什么的自由。不能擺脫寂寞只能參與喧囂不能算獲得了自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讓知識驅除寂寞。知識是一種避震器,它不會讓你受到寂寞的破壞,它會一直保護你,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 三 來信:知道喧囂的無趣,但內心總是靜不下來。 去信:靜是內心的空靈。朱光潛說: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噪。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請伯牙向他彈琴,他來信:知道喧囂的無趣,但內心總是靜不下來。

    “寂寞”對話90后 一 來信:天天都是這么無聊,難以克服呀。 去信:如何克服無聊,是一個必須修煉的課程。必須培養自己對某事項的長久熱情,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過大。比如,你的書法愛好就可以深度培養。現在這個年齡讓你作心靈修煉,實在很難,雖然那是最好的辦法。看書也行,但要有內在的熱情,集中看某一類的書,接近專業研究的程度才可以排遣孤獨。 來信:恩,試試打發時間吧。 去信: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用好時間,給生命加分。人生最值錢的唯有時間! 來信:好的,我會的。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并細細品味。時間就是金錢,好好珍惜加利用。 去信:時間首先是生命,說值錢只是一個比喻的方式。我們怎么對待生命,首先看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時間。找不到時間出路的人,一定是可悲而可憐的。你現在年輕,讀書還不多,認識不深,也是常情。 二 來信: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去信: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奧修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無由的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來信:寂寞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想用一些東西填補它,但總找不到這個東西。 去信:有人說,寂寞是一種心靈的饑餓,是期待溫暖和愛心的饑餓。無家可歸并不僅僅指需要棲身之所,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是心靈找不到對話之所。除了貧窮和饑餓,人生上最大的問題是寂寞。 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與喧囂再見。寂寞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人生的自由有二,包括做什么的自由和脫離什么的自由。不能擺脫寂寞只能參與喧囂不能算獲得了自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讓知識驅除寂寞。知識是一種避震器,它不會讓你受到寂寞的破壞,它會一直保護你,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 三 來信:知道喧囂的無趣,但內心總是靜不下來。 去信:靜是內心的空靈。朱光潛說: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噪。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請伯牙向他彈琴,他去信:靜是內心的空靈。朱光潛說: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噪。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請伯牙向他彈琴,他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

    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這段話好像也是朱光潛說的。

    么可以說精英也難以避免,或者說英雄也無需回避。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就寫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來信:思想家的孤獨定然不是困惑了? 去信:我想,應該是一種平靜的狀態,甚至可以認為對于他們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盧梭這樣說:“如果世間真有這么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抓住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就此而言,我也很難去品味出這種幸福,但我理解這的確是至高的幸福。 六 來信:收到過一段短信: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這講的是否就是盧梭的“孤獨的幸福”狀態? 去信:我想是的,中外思想家最終的幸福理念應該是一致的。這段短信說的大約是古人所謂“修心當以靜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的意思。 有一位和尚給過我一段語錄,與上面的這些意思相近,只是更具體一些:“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當然,我做不到,而你不必做到。不過,多悟還是很有益處的。 來信:運動也是排遣寂寞的法寶。

    去信:很對。據說,晉人陶侃罷官閑居,便去搬磚,早晨把100塊磚搬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內。有人好奇問他怎么這樣?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憂逸,恐不堪事。”又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不知故事是真是假,意思是說老先生借玩意多活動活動,免得無聊。

    么可以說精英也難以避免,或者說英雄也無需回避。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就寫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來信:思想家的孤獨定然不是困惑了? 去信:我想,應該是一種平靜的狀態,甚至可以認為對于他們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盧梭這樣說:“如果世間真有這么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抓住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就此而言,我也很難去品味出這種幸福,但我理解這的確是至高的幸福。 六 來信:收到過一段短信: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這講的是否就是盧梭的“孤獨的幸福”狀態? 去信:我想是的,中外思想家最終的幸福理念應該是一致的。這段短信說的大約是古人所謂“修心當以靜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的意思。 有一位和尚給過我一段語錄,與上面的這些意思相近,只是更具體一些:“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當然,我做不到,而你不必做到。不過,多悟還是很有益處的。

    “寂寞”對話90后 一 來信:天天都是這么無聊,難以克服呀。 去信:如何克服無聊,是一個必須修煉的課程。必須培養自己對某事項的長久熱情,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過大。比如,你的書法愛好就可以深度培養。現在這個年齡讓你作心靈修煉,實在很難,雖然那是最好的辦法。看書也行,但要有內在的熱情,集中看某一類的書,接近專業研究的程度才可以排遣孤獨。 來信:恩,試試打發時間吧。 去信: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用好時間,給生命加分。人生最值錢的唯有時間! 來信:好的,我會的。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并細細品味。時間就是金錢,好好珍惜加利用。 去信:時間首先是生命,說值錢只是一個比喻的方式。我們怎么對待生命,首先看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時間。找不到時間出路的人,一定是可悲而可憐的。你現在年輕,讀書還不多,認識不深,也是常情。 二 來信: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去信: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奧修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無由的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來信:寂寞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想用一些東西填補它,但總找不到這個東西。 去信:有人說,寂寞是一種心靈的饑餓,是期待溫暖和愛心的饑餓。無家可歸并不僅僅指需要棲身之所,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是心靈找不到對話之所。除了貧窮和饑餓,人生上最大的問題是寂寞。 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與喧囂再見。寂寞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人生的自由有二,包括做什么的自由和脫離什么的自由。不能擺脫寂寞只能參與喧囂不能算獲得了自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讓知識驅除寂寞。知識是一種避震器,它不會讓你受到寂寞的破壞,它會一直保護你,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 三 來信:知道喧囂的無趣,但內心總是靜不下來。 去信:靜是內心的空靈。朱光潛說: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噪。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請伯牙向他彈琴,他

    么可以說精英也難以避免,或者說英雄也無需回避。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就寫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來信:思想家的孤獨定然不是困惑了? 去信:我想,應該是一種平靜的狀態,甚至可以認為對于他們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盧梭這樣說:“如果世間真有這么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抓住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就此而言,我也很難去品味出這種幸福,但我理解這的確是至高的幸福。 六 來信:收到過一段短信: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這講的是否就是盧梭的“孤獨的幸福”狀態? 去信:我想是的,中外思想家最終的幸福理念應該是一致的。這段短信說的大約是古人所謂“修心當以靜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的意思。 有一位和尚給過我一段語錄,與上面的這些意思相近,只是更具體一些:“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當然,我做不到,而你不必做到。不過,多悟還是很有益處的。 來信:寂寞就是孤獨嗎?

    “寂寞”對話90后 一 來信:天天都是這么無聊,難以克服呀。 去信:如何克服無聊,是一個必須修煉的課程。必須培養自己對某事項的長久熱情,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過大。比如,你的書法愛好就可以深度培養。現在這個年齡讓你作心靈修煉,實在很難,雖然那是最好的辦法。看書也行,但要有內在的熱情,集中看某一類的書,接近專業研究的程度才可以排遣孤獨。 來信:恩,試試打發時間吧。 去信: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用好時間,給生命加分。人生最值錢的唯有時間! 來信:好的,我會的。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并細細品味。時間就是金錢,好好珍惜加利用。 去信:時間首先是生命,說值錢只是一個比喻的方式。我們怎么對待生命,首先看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時間。找不到時間出路的人,一定是可悲而可憐的。你現在年輕,讀書還不多,認識不深,也是常情。 二 來信: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去信: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奧修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無由的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來信:寂寞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想用一些東西填補它,但總找不到這個東西。 去信:有人說,寂寞是一種心靈的饑餓,是期待溫暖和愛心的饑餓。無家可歸并不僅僅指需要棲身之所,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是心靈找不到對話之所。除了貧窮和饑餓,人生上最大的問題是寂寞。 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與喧囂再見。寂寞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人生的自由有二,包括做什么的自由和脫離什么的自由。不能擺脫寂寞只能參與喧囂不能算獲得了自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讓知識驅除寂寞。知識是一種避震器,它不會讓你受到寂寞的破壞,它會一直保護你,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 三 來信:知道喧囂的無趣,但內心總是靜不下來。 去信:靜是內心的空靈。朱光潛說: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噪。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請伯牙向他彈琴,他去信:關于孤獨和寂寞,我讀過的文字中,復旦大學年輕美女老師陳果的感悟是很讓我欣賞的,不愧是學神學的:

    么可以說精英也難以避免,或者說英雄也無需回避。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就寫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來信:思想家的孤獨定然不是困惑了? 去信:我想,應該是一種平靜的狀態,甚至可以認為對于他們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盧梭這樣說:“如果世間真有這么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抓住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就此而言,我也很難去品味出這種幸福,但我理解這的確是至高的幸福。 六 來信:收到過一段短信: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這講的是否就是盧梭的“孤獨的幸福”狀態? 去信:我想是的,中外思想家最終的幸福理念應該是一致的。這段短信說的大約是古人所謂“修心當以靜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的意思。 有一位和尚給過我一段語錄,與上面的這些意思相近,只是更具體一些:“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當然,我做不到,而你不必做到。不過,多悟還是很有益處的。 什么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 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這段話好像也是朱光潛說的。 來信:運動也是排遣寂寞的法寶。 去信:很對。據說,晉人陶侃罷官閑居,便去搬磚,早晨把100塊磚搬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內。有人好奇問他怎么這樣?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憂逸,恐不堪事。”又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不知故事是真是假,意思是說老先生借玩意多活動活動,免得無聊。 四 來信:寂寞就是孤獨嗎? 去信:關于孤獨和寂寞,我讀過的文字中,復旦大學年輕美女老師陳果的感悟是很讓我欣賞的,不愧是學神學的: 什么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 來信:學者對這些的思考就是深刻呀? 去信:其實,這個題目很深,也很難。對于我,僅僅是學習中有所認識而已,甚至說,蕓蕓眾生,理解得恨透的人少之又少。 五 來信:孤獨是精英也難以避免的嗎? 去信:如果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處世狀態,那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寂寞”對話90后 一 來信:天天都是這么無聊,難以克服呀。 去信:如何克服無聊,是一個必須修煉的課程。必須培養自己對某事項的長久熱情,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過大。比如,你的書法愛好就可以深度培養。現在這個年齡讓你作心靈修煉,實在很難,雖然那是最好的辦法。看書也行,但要有內在的熱情,集中看某一類的書,接近專業研究的程度才可以排遣孤獨。 來信:恩,試試打發時間吧。 去信: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用好時間,給生命加分。人生最值錢的唯有時間! 來信:好的,我會的。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并細細品味。時間就是金錢,好好珍惜加利用。 去信:時間首先是生命,說值錢只是一個比喻的方式。我們怎么對待生命,首先看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時間。找不到時間出路的人,一定是可悲而可憐的。你現在年輕,讀書還不多,認識不深,也是常情。 二 來信: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去信: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奧修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無由的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來信:寂寞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想用一些東西填補它,但總找不到這個東西。 去信:有人說,寂寞是一種心靈的饑餓,是期待溫暖和愛心的饑餓。無家可歸并不僅僅指需要棲身之所,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是心靈找不到對話之所。除了貧窮和饑餓,人生上最大的問題是寂寞。 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與喧囂再見。寂寞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人生的自由有二,包括做什么的自由和脫離什么的自由。不能擺脫寂寞只能參與喧囂不能算獲得了自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讓知識驅除寂寞。知識是一種避震器,它不會讓你受到寂寞的破壞,它會一直保護你,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 三 來信:知道喧囂的無趣,但內心總是靜不下來。 去信:靜是內心的空靈。朱光潛說: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噪。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請伯牙向他彈琴,他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

    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 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這段話好像也是朱光潛說的。 來信:運動也是排遣寂寞的法寶。 去信:很對。據說,晉人陶侃罷官閑居,便去搬磚,早晨把100塊磚搬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內。有人好奇問他怎么這樣?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憂逸,恐不堪事。”又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不知故事是真是假,意思是說老先生借玩意多活動活動,免得無聊。 四 來信:寂寞就是孤獨嗎? 去信:關于孤獨和寂寞,我讀過的文字中,復旦大學年輕美女老師陳果的感悟是很讓我欣賞的,不愧是學神學的: 什么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 來信:學者對這些的思考就是深刻呀? 去信:其實,這個題目很深,也很難。對于我,僅僅是學習中有所認識而已,甚至說,蕓蕓眾生,理解得恨透的人少之又少。 五 來信:孤獨是精英也難以避免的嗎? 去信:如果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處世狀態,那來信:學者對這些的思考就是深刻呀?

    “寂寞”對話90后 一 來信:天天都是這么無聊,難以克服呀。 去信:如何克服無聊,是一個必須修煉的課程。必須培養自己對某事項的長久熱情,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過大。比如,你的書法愛好就可以深度培養。現在這個年齡讓你作心靈修煉,實在很難,雖然那是最好的辦法。看書也行,但要有內在的熱情,集中看某一類的書,接近專業研究的程度才可以排遣孤獨。 來信:恩,試試打發時間吧。 去信: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用好時間,給生命加分。人生最值錢的唯有時間! 來信:好的,我會的。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并細細品味。時間就是金錢,好好珍惜加利用。 去信:時間首先是生命,說值錢只是一個比喻的方式。我們怎么對待生命,首先看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時間。找不到時間出路的人,一定是可悲而可憐的。你現在年輕,讀書還不多,認識不深,也是常情。 二 來信: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去信: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奧修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無由的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來信:寂寞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想用一些東西填補它,但總找不到這個東西。 去信:有人說,寂寞是一種心靈的饑餓,是期待溫暖和愛心的饑餓。無家可歸并不僅僅指需要棲身之所,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是心靈找不到對話之所。除了貧窮和饑餓,人生上最大的問題是寂寞。 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與喧囂再見。寂寞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人生的自由有二,包括做什么的自由和脫離什么的自由。不能擺脫寂寞只能參與喧囂不能算獲得了自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讓知識驅除寂寞。知識是一種避震器,它不會讓你受到寂寞的破壞,它會一直保護你,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 三 來信:知道喧囂的無趣,但內心總是靜不下來。 去信:靜是內心的空靈。朱光潛說: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噪。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請伯牙向他彈琴,他去信:其實,這個題目很深,也很難。對于我,僅僅是學習中有所認識而已,甚至說,蕓蕓眾生,理解得恨透的人少之又少。

    么可以說精英也難以避免,或者說英雄也無需回避。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就寫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來信:思想家的孤獨定然不是困惑了? 去信:我想,應該是一種平靜的狀態,甚至可以認為對于他們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盧梭這樣說:“如果世間真有這么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抓住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就此而言,我也很難去品味出這種幸福,但我理解這的確是至高的幸福。 六 來信:收到過一段短信: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這講的是否就是盧梭的“孤獨的幸福”狀態? 去信:我想是的,中外思想家最終的幸福理念應該是一致的。這段短信說的大約是古人所謂“修心當以靜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的意思。 有一位和尚給過我一段語錄,與上面的這些意思相近,只是更具體一些:“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當然,我做不到,而你不必做到。不過,多悟還是很有益處的。

    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 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這段話好像也是朱光潛說的。 來信:運動也是排遣寂寞的法寶。 去信:很對。據說,晉人陶侃罷官閑居,便去搬磚,早晨把100塊磚搬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內。有人好奇問他怎么這樣?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憂逸,恐不堪事。”又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不知故事是真是假,意思是說老先生借玩意多活動活動,免得無聊。 四 來信:寂寞就是孤獨嗎? 去信:關于孤獨和寂寞,我讀過的文字中,復旦大學年輕美女老師陳果的感悟是很讓我欣賞的,不愧是學神學的: 什么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 來信:學者對這些的思考就是深刻呀? 去信:其實,這個題目很深,也很難。對于我,僅僅是學習中有所認識而已,甚至說,蕓蕓眾生,理解得恨透的人少之又少。 五 來信:孤獨是精英也難以避免的嗎? 去信:如果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處世狀態,那來信:孤獨是精英也難以避免的嗎?

    去信:如果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處世狀態,那么可以說精英也難以避免,或者說英雄也無需回避。

    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 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這段話好像也是朱光潛說的。 來信:運動也是排遣寂寞的法寶。 去信:很對。據說,晉人陶侃罷官閑居,便去搬磚,早晨把100塊磚搬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內。有人好奇問他怎么這樣?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憂逸,恐不堪事。”又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不知故事是真是假,意思是說老先生借玩意多活動活動,免得無聊。 四 來信:寂寞就是孤獨嗎? 去信:關于孤獨和寂寞,我讀過的文字中,復旦大學年輕美女老師陳果的感悟是很讓我欣賞的,不愧是學神學的: 什么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 來信:學者對這些的思考就是深刻呀? 去信:其實,這個題目很深,也很難。對于我,僅僅是學習中有所認識而已,甚至說,蕓蕓眾生,理解得恨透的人少之又少。 五 來信:孤獨是精英也難以避免的嗎? 去信:如果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處世狀態,那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就寫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來信:思想家的孤獨定然不是困惑了?

    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 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這段話好像也是朱光潛說的。 來信:運動也是排遣寂寞的法寶。 去信:很對。據說,晉人陶侃罷官閑居,便去搬磚,早晨把100塊磚搬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內。有人好奇問他怎么這樣?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憂逸,恐不堪事。”又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不知故事是真是假,意思是說老先生借玩意多活動活動,免得無聊。 四 來信:寂寞就是孤獨嗎? 去信:關于孤獨和寂寞,我讀過的文字中,復旦大學年輕美女老師陳果的感悟是很讓我欣賞的,不愧是學神學的: 什么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 來信:學者對這些的思考就是深刻呀? 去信:其實,這個題目很深,也很難。對于我,僅僅是學習中有所認識而已,甚至說,蕓蕓眾生,理解得恨透的人少之又少。 五 來信:孤獨是精英也難以避免的嗎? 去信:如果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處世狀態,那去信:我想,應該是一種平靜的狀態,甚至可以認為對于他們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么可以說精英也難以避免,或者說英雄也無需回避。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就寫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來信:思想家的孤獨定然不是困惑了? 去信:我想,應該是一種平靜的狀態,甚至可以認為對于他們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盧梭這樣說:“如果世間真有這么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抓住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就此而言,我也很難去品味出這種幸福,但我理解這的確是至高的幸福。 六 來信:收到過一段短信: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這講的是否就是盧梭的“孤獨的幸福”狀態? 去信:我想是的,中外思想家最終的幸福理念應該是一致的。這段短信說的大約是古人所謂“修心當以靜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的意思。 有一位和尚給過我一段語錄,與上面的這些意思相近,只是更具體一些:“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當然,我做不到,而你不必做到。不過,多悟還是很有益處的。 盧梭這樣說:“如果世間真有這么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抓住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寂寞”對話90后 一 來信:天天都是這么無聊,難以克服呀。 去信:如何克服無聊,是一個必須修煉的課程。必須培養自己對某事項的長久熱情,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過大。比如,你的書法愛好就可以深度培養。現在這個年齡讓你作心靈修煉,實在很難,雖然那是最好的辦法。看書也行,但要有內在的熱情,集中看某一類的書,接近專業研究的程度才可以排遣孤獨。 來信:恩,試試打發時間吧。 去信: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用好時間,給生命加分。人生最值錢的唯有時間! 來信:好的,我會的。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并細細品味。時間就是金錢,好好珍惜加利用。 去信:時間首先是生命,說值錢只是一個比喻的方式。我們怎么對待生命,首先看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時間。找不到時間出路的人,一定是可悲而可憐的。你現在年輕,讀書還不多,認識不深,也是常情。 二 來信: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去信: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奧修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無由的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來信:寂寞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想用一些東西填補它,但總找不到這個東西。 去信:有人說,寂寞是一種心靈的饑餓,是期待溫暖和愛心的饑餓。無家可歸并不僅僅指需要棲身之所,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是心靈找不到對話之所。除了貧窮和饑餓,人生上最大的問題是寂寞。 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與喧囂再見。寂寞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人生的自由有二,包括做什么的自由和脫離什么的自由。不能擺脫寂寞只能參與喧囂不能算獲得了自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讓知識驅除寂寞。知識是一種避震器,它不會讓你受到寂寞的破壞,它會一直保護你,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 三 來信:知道喧囂的無趣,但內心總是靜不下來。 去信:靜是內心的空靈。朱光潛說: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噪。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請伯牙向他彈琴,他就此而言,我也很難去品味出這種幸福,但我理解這的確是至高的幸福。

    “寂寞”對話90后 一 來信:天天都是這么無聊,難以克服呀。 去信:如何克服無聊,是一個必須修煉的課程。必須培養自己對某事項的長久熱情,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過大。比如,你的書法愛好就可以深度培養。現在這個年齡讓你作心靈修煉,實在很難,雖然那是最好的辦法。看書也行,但要有內在的熱情,集中看某一類的書,接近專業研究的程度才可以排遣孤獨。 來信:恩,試試打發時間吧。 去信:不是打發時間,而是用好時間,給生命加分。人生最值錢的唯有時間! 來信:好的,我會的。你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并細細品味。時間就是金錢,好好珍惜加利用。 去信:時間首先是生命,說值錢只是一個比喻的方式。我們怎么對待生命,首先看我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時間。找不到時間出路的人,一定是可悲而可憐的。你現在年輕,讀書還不多,認識不深,也是常情。 二 來信: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 去信: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呢。奧修說: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無由的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來信:寂寞是不是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想用一些東西填補它,但總找不到這個東西。 去信:有人說,寂寞是一種心靈的饑餓,是期待溫暖和愛心的饑餓。無家可歸并不僅僅指需要棲身之所,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是心靈找不到對話之所。除了貧窮和饑餓,人生上最大的問題是寂寞。 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與喧囂再見。寂寞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人生的自由有二,包括做什么的自由和脫離什么的自由。不能擺脫寂寞只能參與喧囂不能算獲得了自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讓知識驅除寂寞。知識是一種避震器,它不會讓你受到寂寞的破壞,它會一直保護你,就像穿在身上的盔甲。 三 來信:知道喧囂的無趣,但內心總是靜不下來。 去信:靜是內心的空靈。朱光潛說: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噪。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是請伯牙向他彈琴,他

    來信:收到過一段短信: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這講的是否就是盧梭的“孤獨的幸福”狀態?

    去信:我想是的,中外思想家最終的幸福理念應該是一致的。這段短信說的大約是古人所謂“修心當以靜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的意思。

    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 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這段話好像也是朱光潛說的。 來信:運動也是排遣寂寞的法寶。 去信:很對。據說,晉人陶侃罷官閑居,便去搬磚,早晨把100塊磚搬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內。有人好奇問他怎么這樣?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憂逸,恐不堪事。”又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不知故事是真是假,意思是說老先生借玩意多活動活動,免得無聊。 四 來信:寂寞就是孤獨嗎? 去信:關于孤獨和寂寞,我讀過的文字中,復旦大學年輕美女老師陳果的感悟是很讓我欣賞的,不愧是學神學的: 什么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 來信:學者對這些的思考就是深刻呀? 去信:其實,這個題目很深,也很難。對于我,僅僅是學習中有所認識而已,甚至說,蕓蕓眾生,理解得恨透的人少之又少。 五 來信:孤獨是精英也難以避免的嗎? 去信:如果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處世狀態,那有一位和尚給過我一段語錄,與上面的這些意思相近,只是更具體一些:“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當然,我做不到,而你不必做到。不過,多悟還是很有益處的。

    么可以說精英也難以避免,或者說英雄也無需回避。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就寫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來信:思想家的孤獨定然不是困惑了? 去信:我想,應該是一種平靜的狀態,甚至可以認為對于他們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盧梭這樣說:“如果世間真有這么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抓住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就此而言,我也很難去品味出這種幸福,但我理解這的確是至高的幸福。 六 來信:收到過一段短信: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這講的是否就是盧梭的“孤獨的幸福”狀態? 去信:我想是的,中外思想家最終的幸福理念應該是一致的。這段短信說的大約是古人所謂“修心當以靜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的意思。 有一位和尚給過我一段語錄,與上面的這些意思相近,只是更具體一些:“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當然,我做不到,而你不必做到。不過,多悟還是很有益處的。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丝袜美女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 日韩十八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变态拳头交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视频| 一区二区乱子伦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资源|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91在线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午夜福利无人区乱码一区|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版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頻 |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伦子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