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玉器11年了。11年里,個人資產實現了1000多倍的膨脹。此間也考察了其他很多項目,包括紅極一時的所謂“新技術項目”,發現各類媒體發布的技術項目,99%是假技術或者根本沒有市場需求,而各類加盟連鎖項目,大多是把一個貌似非常火的項目賣給你,然后轉瞬消失的無影無蹤。
我的玉器生意一直經營著,后來發現玉價不停往上漲,因為存貨比較多(99年起),搭上了順風船,銷售有一塊利潤,存貨增值也有一塊利潤。想想2000年起步時我手里只有1400元,商場里勉強租了兩節柜臺,而租期僅僅兩個月(那時剛下崗,既沒錢,又不敢租時間太長,怕賠),現在我已經兩家直營店,三家合營店。
十年回首,由衷感覺這一行選對了!而玉器生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非常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從80年代到21世紀的今天,求財致富賺錢成了每個人腦子里的“必裝軟件”,所有的人整天整年都在忙忙碌碌,小老板是,大老板也是,賺錢高興,但更為錢所累。而玉器生意不是這樣,它比較悠閑從容。玉器店里從來都是冷清的,古典音樂縈繞,檀香味道渲染出佛教的氛圍,玉器店里的顧客也是比較慢節奏的,沒有著急上火買玉的,或者象去超市買食品一樣拿起就走的,這種獨特的生意特點,是現代人非常缺乏的。玉器店里的時間,除了接待顧客,大多是喝茶,顧客也好,老板也好,店員也好,沒事的時候,都以功夫茶和聊天慢慢度過。
玉器王國就如同歐洲小國瑞士一樣,不大,不起眼,被各類經濟幾乎淹沒,但是,你走進去就會發現,那里遍地黃金。玉器幾乎與每一個人都有關系,就像佛教與大多數漢族人生來有緣一樣。可是問起每一個人,都會有相同的回答:咱是外行!每一個人每天貼著玉器城堡的墻根走過,卻不知道城堡里有那么多發財的機會,而且壓根都沒想過探進頭觀望一下。
在民間,看到玉器,都知道“黃金有價玉無價”這一俗語,有誰思考過這句俗語背后的發財機遇?!
西方國家的一些成功生意,想開拓中國市場,必以傳播文化為先鋒。不了解象征美國自由精神的可口可樂,誰會經常想起買那些黑色的飲料呢?而玉文化則從遠古的紅山、良渚到如今,在中華大地,綿延不斷,且發揚光大繼往開來。歷史、傳說、典故、戲曲、文獻以及媒體節目、新聞報道,還有剛剛閉幕的29屆奧運會金牌,有多少資訊不經意間在把玉的故事、玉的知識傳播?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有很好的相關產品文化教育的市場(即有龐大的顧客群),而有相對封閉的供應鏈,還有日漸稀少的資源(翡翠開發殆盡,和田玉目前還不可能大規模機械開采),試想,生意還不好做嗎?利潤焉能不厚哉?
許多網友都急于了解玉器的貨源和辨別真偽等一些問題,但是,我覺得大家應該登高臨遠,對玉器生意有一個全局的了解和把握,這樣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當遇到一些問題,遇到暫時的困難時,就不會感到迷惘,不會動搖創業的信心。根據我的經驗,你的玉器店如果能堅持開三年,則一定比較穩定了。如果過了七年,則一定賺了大錢。
首先,玉器生意的市場密度相對其他生意來說,還是比較少的。也就是說玉器生意的同行競爭不很激烈。這有兩個原因:1.外行很難進入導致玉器店比較少,同時玉器產業從文革后恢復起來畢竟才20多年;2.玉器生意一般不會象百貨、超市那樣搞促銷,也不能通過價格戰與同行展開競爭。因為玉器是特殊商品,需要的時候,貴賤也得買,不需要的時候,多便宜也沒人關心。況且一般來說,顧客基本無從識別玉器的貴賤。比如,你把店里所有的貨,都以進貨價標出零售價,也不會象商場清倉處理那樣,顧客如云,席卷一空。
有很多網友直接問我:我能經營玉器生意嗎?我想這些朋友大多是出于知識方面的顧慮。倘若你進入到這一行,你會驚奇的發現,從云南瑞麗,到廣東揭陽,從河南鎮平,到遼寧阜新,在玉器行里大賺鈔票的這些位老板,他們的文化并不高,甚至很多不會上天涯瀏覽帖子。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把玉器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所以說,想進入到玉器行業是有竅門的。(這些相關知識面在我的《玉器人論壇》有詳細描述)當然了,要想成為玉器專家,很不容易,但是要以此為生意,則并不難。
昨晚有數位朋友問到玉器生意的投資規模,我一般答曰“可大可小”。確實,少則幾千,多則幾千萬。但是,每一位準備做玉器生意的朋友,即使你豪情萬丈,我也建議你從小做起。小到什么規模?在商場租幾節柜臺,就可以起步了。
假如上大學,做工程師,你必須學成畢業方可,而做一個內行的玉器老板,是在不停賺錢的同時,不知不覺你就是了。與傳統生意不同的是,做了幾十年玉器生意之后,你不光收獲了財富,更讓很多人知道你是一名“玉器老板”。這個稱呼是文化層面的,有專家的影子,有學者的影子。除此給我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玉器老板是一張很好的社交名片,讓你結交到社會各階層的朋友。這一方面,有點象名老中醫。
談談暴利。玉器生意究竟有多高的利潤?這里只就玉器零售而論。一般來說,正規的玉器店鋪和商場專柜,有一個標價系數,新貨進回來,乘以某個系數,就是零售價。而面向游客的玉器生意,則是把價錢標的五花八門,有的非常離譜。我們的習慣,一般分類確定系數,比如花件系列5倍,把件7倍,鐲子本身價位高,3.5倍,手串上貨低但是可以賣高價,10倍。有的貨比較走量,我不追求多高的價格,例如一串佛珠上貨價35元,加價100(即每賣一串賺100),那么零售價就是135.00.當然,很多時候都是公開五折銷售,那么就再乘以2倍。總體來講,單件玉器的利潤可能是進價的幾倍到幾十倍。有網友昨天問過我:那么高的價格,如何來讓顧客相信它物有所值,靠忽悠嗎?我簡單回答曰:靠店面。其實,準確的說,是靠“場”。這個場包括臨近街區、建筑、自然環進、人文環境以及所處的具體位置的裝修裝飾。很多玉器店讓游客感覺象進了廟里,在求一件玉佛的時候都不好意思還價。大多數玉器店里都有一件讓人眼睛一亮的鎮店之寶------------這一切,都是在營造“場”的氛圍,最終目的,就是讓你相信,那些玉器的標價是相當可靠的。
切入正題,嚴格意義上的玉,僅指翡翠及和田玉。根據硬度的區別,前者俗稱硬玉,后者俗稱軟玉。翡翠從清代流行至今,清代以前選用和田玉料及岫玉。(岫玉屬于玉石,玉石學一般把天然礦物分玉、玉石、彩石、石頭)。市面上賣的多的,都是翡翠類,但近年和田玉也日漸興起,尤其受2008奧運的推動,和田玉價格被炒的很高。一般來說,大多數地區適合翡翠零售,文化氣息濃的大城市和田玉才有市場。
有志于做玉器老板的朋友,應該先期初步了解玉器常識,但無需完全搞懂,因為等學透學精,恐怕已經是幾年之后了。那么都了解哪些知識呢?簡單說來,掌握幾個名詞就可以,例如:種|底|水頭||ABC貨。此時比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進貨的技能。第一,知道全國玉器批發市場的概況;第二,了解玉器的一般進貨流程及行業術語;第三,了解玉器交易規則。有了以上的準備,就可以直奔批發市場了。
所有的生意,都是由小到大,百年企業亦是如此。其實我開始生意之初,并沒有一步踏入玉器行業 。何哉?沒想到,沒發現,也根本不懂。說實話,我那時的玉器常識都比不了現在的各位,現在最起碼有很多書籍、電視節目講玉器,不經意間就能了解一些,那時在北京各大書店找遍了,也看不到一本想要的玉器方面的書,偶爾有一本,都是圖,沒有字,看看也沒啥用,價錢卻高的出奇。我第一次進貨,是奔北京天外天市場(當時在地下)和天意市場,進了一些小飾品,耳環、項鏈、戒指之類,多少有一些玉石小飾品,都是幾元一件,能賺一倍的利潤。兩節柜臺,很少的本錢,但是生意勢頭卻不錯。于是進貨越來越頻繁。
有一天,就在我經常拿貨的伊泰蓮娜&麗晶的攤位附近,忽然冒出一家批發玉石的攤位,我過去看了看,攤主(一位阿姨,記得他兒子與我年紀相仿,叫賈格)向我大講經營翡翠玉石的好處。那時候,我還是第一次摸到翡翠玉,也聽不明白,但是我有一個優點,就是不懂也不問(???----不問,人家以為我是行家,也沒敢報高價)!雖然不識玉,由于我有美術基礎,感覺那些玉器掛件的工藝還蠻不錯,價格一件也就幾元(當時超過10元就慎重考慮了),于是就拿了一些。
這些翡翠小掛件擺到柜臺,倒是很新鮮,顧客走過來都要彎腰瞧一瞧,但是很少有人來買。回想起來,當時我們小縣城還沒有賣玉的,人們似乎也沒有這種需要。但畢竟拿的玉石類貨不算多,每天的銷售還是以仿真首飾為主,所以并不著急也沒對它太多上心。
忽然一天,有位顧客直奔我的玉器柜臺,看了兩眼就選中一件。等把這個小掛件系好繩,裝了小盒子,我問他:買玉作何用?他說:最近運氣不好,看風水的讓他戴一塊玉,打聽老半天才找到這里。顧客走后,我就琢磨,原來戴玉得有說法!另外,賣玉太賺錢了!記得那時還是實價銷售,還不懂打折。其實也就標了三倍價格,但是讓我暗暗吃驚!于是開始懂得不同的商品、不同的行業,利潤率是相差懸殊的。
從此,與玉結緣。
對于玉器生意來說,如今的每個節日都是“商業黃金周”。每年從春節起,元宵節、情人節、婦女節、勞動節、兒童節、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國慶節,每一個節日,都要掀起銷售的高潮。可能有人要問到,這些節日跟玉有那么密切嗎?呵呵,那么我要問你,腦白金跟這些節日有關系嗎?史玉柱恰恰把腦白金的賣點定位于“今年過節...”,事實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同理,玉器在節日的主要銷售對象也是送禮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