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
    中華講師網提供 講師大數據 | 獨家
    關鍵詞 勞動法
    平均課酬 21928
    講師 35
    視頻 1
    課程 23
    授課見證 111

    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

    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辦法;職業培訓制度;社會保險與福利制度;勞動爭議的解決程序;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以及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等。此外,還包括工會參加協調勞動關系的職權的規定。以上內容,在有些國家是以各種單行法規的形式出現的,在有些國家是以勞動法典的形式頒布的。勞動法是整個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部門。

    勞動法(西方多稱勞工法)是典型的社會法,“勞動法、農業法、社會保障法以及其他許多新調整領域。

    勞動法產生歷史

    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產生于19世紀,與產業革命的出現及工人運動的聲勢日益壯大密切相關。

    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西方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逐步興起,工人階級強烈要求廢除原有的“工人法規”,頒布縮短工作日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資、禁止使用童工、對女工及未成年工給予特殊保護以及實現社會保險等。資產階級政府迫于上述情況,制定了限制工作時間的法規,從而促使了勞動法的產生。英國在,1802年通過《學徒健康和道德法》,這就是現代勞動立法的開端。到1864年,英國頒布了適用于一切大工業的工廠法。1901年英國制定的《工廠和作坊法》,對勞動時間、工資給付日期、地點以及建立以生產額多少為比例的工資制等,都做了詳細規定。德國于1839年頒布了《普魯士工廠礦山條例》。法國于,1806年制定了工廠法,1841年頒布了《童工、未成年工保護法》,1912年制定了《勞工法》。進入20世紀以后,西方主要的國家大都相繼頒布了勞動法規。從1802年以后的百余年間,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從民法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勞動立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由于國際無產階級斗爭的高漲,西方國家陸續制定了不少勞動法。德國1918年頒布《工作時間法》,明確規定對產業工人實行8小時工作制,還頒布了《失業救濟法》、《工人保護法》、《集體合同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的利益,對資本家的權益作了適當的限制。

    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勞動立法出現了兩種不同傾向:一種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法西斯國家,不僅把已經頒布實施的改善勞動條件的法令一一廢除,而且把勞動立法作為實現法西斯專政、進一步控制工人的工具。另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它們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對工人采取了一定的讓步政策。英國于,1932~1938年間,先后頒布了縮短女工和青工勞動時間,實行保留工資年休假以及改善安全衛生條件的幾項法律。美國在1935年頒布的《國家勞工關系法》(《華格納法》),規定工人有組織工會和工會有代表工人同雇主訂立集體合同的權利。1938年又頒布了《公平勞動標準法》,規定工人最低工資標準和最高工作時間限額,以及超過時間限額的工資支付辦法。

    俄國十月革命后,在1918年頒布了第一部《勞動法典》,1922年又重新頒布了更完備的《俄羅斯聯邦勞動法典》,體現了工人階級地位的轉變和國家對勞動和勞動者的態度。它以法典的形式使勞動法徹底脫離了民法的范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勞動立法戰后,資本主義總危機進一步加深,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一批現代的反工人立法。如1947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塔夫脫-哈特萊法》,把工會變成一種受政府和法院監督的機構,禁止工會以工會基金用于政治活動;規定要求廢除或改變集體合同,必須在60天前通知對方,在此期間,禁止罷工或關廠,而由聯邦仲裁與調解局進行調解;規定政府有權命令大罷工延期80天舉行,禁止共產黨人擔任工會的職務等。又如1947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的《保衛共和國勞動自由法》,同樣是鎮壓工人運動的法律。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出現了新的趨勢。在工人運動的壓力下,各主要國家相繼頒布了一些改善勞動條件和勞動待遇的法律,如法國頒布了關于改善勞動條件、男女同工同酬、限制在勞動方面種族歧視的法律,日本于1976年重新修訂了《勞動標準法》,還制定了關于最低工資、勞動安全與衛生、職業訓練、女工福利等方面的法律。

    70年代以后,蘇聯的勞動立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1970年頒布了《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勞動立法綱要》,其后,各加盟共和國又根據這一立法綱要頒布了自己的勞動法典。東歐國家在50年代先后頒布了勞動法典,到60~80年代,除有的國家如保加利亞,對他們的勞動法典進行了修訂和補充外,大部分國家如羅馬尼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波蘭、南斯拉夫等,都曾再次頒布了勞動法典。經過近2個世紀的歷程,勞動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世界各國的法律體系中已經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的關系

    (一)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是關系最為密切的兩大法的部門。他們都是以解決勞動向題,社會問題、保護公民權益為立法主旨的法的部門,因此在法學界被統稱為社會法。(史探徑:《我國社會保障法的幾個理論問題》,載《法學研究》l998年第4期)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勞動法,又名勞工法,是以調整勞工關系為主的法的部門。現代法學界對勞動法的比較規范的定義是: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它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它社會關系,在國外某些勞動法著作中被稱之為“附屬于勞動關系的各種關系”,臺灣的勞動法著作則將其稱為勞動關系的“附隨關系”。(參見王全興著:《勞動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45、54頁)在工業社會發展的初期,針對工業化帶來的勞工問題,各國紛紛制定勞工保護法令,其中包括對勞工的生存保障,現代勞動法由是誕生。由于當時現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險)法尚未誕生,各國的勞動法里均包含了社會保險的內容,迄今為止,多數國家仍然保持著在勞動法中包含“勞動社會保險”立法內容的傳統。以至于有的學者斷言:“社會保險法是勞動法的子法”。(參見1993年11月4日《中國勞動報》)但是,隨著工業化的深人發展,通過勞動立法來保護勞動者的生存權利,其局限性日漸顯現。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由勞工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終于導致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采用社會保險立法的形式來化解勞動者與國家的沖突。l883年、l884年、l889年,德國政府分別制定了《疾病保險法》、《工傷保險法》、《老年和傷殘保險法》,開了現代社會保險立法的先河。此后,英國、法國、瑞典等歐洲國家紛紛效仿,現代社會保險法從此誕生。

    (二)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的分立

      在社會保障法里,與勞動法聯系最緊密的是社會保險法。因為社會保險法的調整對象一社會保險關系與勞動關系密不可分,且社會保險法與勞動法都是以保護勞動者利益為宗旨。但是,社會保險法與勞動法還是有著根本的不同:(1)勞動法以保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雇主)的勞動關系為主;而社會保險法以調整圍家、用人單位、勞動者之間的社會保險關系為主。勞動關系與社會保險關系雖然密不可分(社會保險關系以勞動關系的存在為前提),但二者的區別確實是明顯的:勞動關系是指勞動力所有者(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用人單位)之間,為實現勞動過程而發生的一方有償提供勞動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產資料相結合的社會關系,其著重的是勞動權利的保護。社會保險關系是指國家和社會在勞動者因自然或生理的原因全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致使收人中斷或減少時提供物質幫助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其著重的是勞動者社會保險權利的保護以及國家、用人單位和社會成員個人之間合理承擔社會保險權費的問題。調整對象’的不同,決定了社會保險法與勞動法的本質區別。(2)社會保險法的適用范圍遠遠超過勞動法的適用范圍。現代社會保險法有適用于城鎮和農村兩種法律的不同,城鎮社會保險法的適用對象中不僅包括工資勞動者,還應包括個體勞動者、自由職業者甚至私營企業主等等。勞動法主要適用于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不用說適用于農村的社會保險法,即使適用于城鎮的社會保險法,其實施范圍也應遠遠超過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如果說,社會保險法主要保護的是勞動者的生存權利,那么,隨著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隨著立法實踐的進展,一個以全體社會成員為保護對象、涵蓋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安置等內容的獨立的法的部門出現了,這就是社會保障法。

    (三)社會保障法對勞動法功能的補充和超越

      社會保障法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意義上為勞動法功能的充分發揮和實現起到了補充超越作用。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社會保障法為保護勞動者權利,創造了有效的社會條件。勞動法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以勞動關系的存在為前提,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大量是在業內實現的.當企業破產倒閉,勞動者失去工作崗位和中斷收入而被推向社會后,社會保障機構將加以承接并通過提供失業保險待遇等使其維持基本生活。(2)社會保障法為勞動關系的延續提供了有效的社會條件。勞動關系是勞動力所有者(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社會勞動力有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社會通過向婦女、兒童提供特殊的社會保護,使勞動力再生產從數量和質量得到不斷繁衍和進化,這樣使勞動關系得到延續。

    社會保障法與勞動法的關系

      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社會保障法調整國家、用人單位、公民(勞動者)、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因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發生的關系。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所涉及的對象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或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公務員、軍人等不適用勞動法),而社會保障法的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和公民(勞動者)。社會保障的對象應當是該社會的全體社會成員,尤其是那些喪失勞動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幫助的人。同時,社會保障也對社會成員中的特殊對象給予特殊幫助。社會保障的特殊對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業、患病、傷殘、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斷收入來源而需要社會特殊幫助者。這些成員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與競爭能力,使收入中斷、減少或喪失而影響了基本生活,從而得到社會給予的特殊保障。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以社會保障中與勞動法較為接近的社會保險為例,可以概括出兩者的區別:首先,性質不同。勞動關系與勞動過程相聯系,社會保險關系與社會保障相聯系。其次,主體不同。勞動關系涉及的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雙方關系,而社會保險關系涉及的關系則更為復雜。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视频国产一区|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猫咪 |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亚洲国产视频一区|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狠狠色噜噜Av天堂一区|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AV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猫咪|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aaa片一区二区99|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更新|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