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
    中華講師網提供 講師大數據 | 獨家
    關鍵詞 物聯網
    平均課酬 22603
    講師 26
    視頻 2
    課程 68
    授課見證 94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義很簡單: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泛在網絡的融合應用,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被視為互聯網的應用拓展,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國際電信聯盟2005年一份報告曾描繪“物聯網”時代的圖景:當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等等。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絡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

      毫無疑問,如果“物聯網”時代來臨,人們的日常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不談什么隱私權和輻射問題,單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識別芯片這一點現在看來還不太現實。人們正走向“物聯網”時代,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中國式”物聯網定義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這個詞,國內外普遍公認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時最早提出來的。在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同名報告中,物聯網的定義和范圍已經發生了變化,覆蓋范圍有了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

      自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物聯網在中國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其受關注程度是在美國、歐盟、以及其他各國不可比擬的。

      物聯網的概念與其說是一個外來概念,不如說它已經是一個“中國制造”的概念,他的覆蓋范圍與時俱進,已經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報告所指的范圍,物聯網已被貼上“中國式”標簽。

      目前智能家居才剛剛興起,物聯網1.0時代的核心將會是“技術”,國內絕大部分傳統廠商比較缺乏的是軟硬結合的開發實力。因此在這一階段,氦氪想做的是先用一整套高效快速的解決方案幫助廠商們打好地基。而在智能家居市場的地基初步打好后,物聯網2.0時代的核心會轉移到“服務”上。

      “中國式”物聯網定義: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傳感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智能化物件或動物”或“智能塵埃”(Mote),通過各種無線和/或有線的長距離和/或短距離通訊網絡實現互聯互通(M2M)、應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計算(牛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內網(Intranet)、專網(Extranet)、和/或互聯網(Internet)環境下,采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范、遠程維保、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物聯網的原理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這個網絡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其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在“物聯網”的構想中,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把它們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帶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芯片、寬帶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

    物聯網的特征

      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隨時隨地獲取物體的信息;

      二是可靠傳遞,通過各種電信網絡與互聯網的融合,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

      三是智能處理,利用云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海量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對物體實施智能化的控制。

    物聯網起源及背景

      簡而言之,物聯網是通過在物品上嵌入電子標簽、條形碼等能夠存儲物體信息的標識,通過無線網絡的方式將其即時信息發送到后臺信息處理系統,而各大信息系統可互聯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絡。從而可達到對物品進行實施跟蹤、監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通俗來講,物聯網可實現人與物之間的信息溝通。

      實際上,物聯網概念起源于比爾蓋茨1995年《未來之路》一書,在《未來之路》中,比爾蓋茨已經提及物聯網概念,只是當時受限于無線網絡、硬件及傳感設備的發展,并未引起重視。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國際電信聯盟于2005年正式提出物聯網概念,而今年奧巴馬就職演講后對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積極響應后,物聯網再次引起廣泛關注。而我國官方近期對傳感網(物聯網的另一稱謂)的多次提議表示我國物聯網的發展也正是提上議事日程,同時也表明我國物聯網的發展將加快。目前,我國傳感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采納。

      從推動經濟發展角度來講,作為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后的又一次信息化產業浪潮,從長遠來看,物聯網有望成為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增長的引擎。90年代克林頓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發展戰略使美國經濟走上了長達10年左右的繁榮。出于信息技術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奧巴馬政府的“智慧地球”構想旨在找出美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在此背景下,物聯網概念應運而生。

    物聯網的發展

      (第二屆國際epc與物聯網高層論壇)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報告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因特網主動進行交換。射頻識別技術(RFID)、傳感器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技術將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2008年11月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移動政務研討會“知識社會與創新2.0”提出移動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代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形成,并帶動了經濟社會形態、創新形態的變革,推動了面向知識社會的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下一代創新(創新2.0)形態的形成,創新與發展更加關注用戶、注重以人為本?。而創新2.0形態的形成又進一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健康發展。[1]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大群在2009IBM論壇上公布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針對中國經濟的狀況,錢大群表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廣闊,而且中國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實施決心、和配套資金對必要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建設,“智慧的地球”這一戰略將會產生更大的價值。

      在策略發布會上,IBM還提出,如果在基礎建設的執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僅僅能夠在短期內有力的刺激經濟、促進就業,而且能夠在短時間內為中國打造一個成熟的智慧基礎設施平臺。

      錢大群表示,當今世界許多重大的問題如金融危機、能源危機和環境惡化等,實際上都能夠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決。在全球經濟形勢低迷的同時,也孕育著未來的發展機遇,中國不僅能夠籍此機遇開創新樂觀產業和新的市場,加速發展,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

      互聯網發展趨勢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聯網”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前首席執行官郭士納曾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認為計算模式每隔15年發生一次變革。這一判斷像摩爾定律一樣準確,人們把它稱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發生的變革以大型機為標志,1980年前后以個人計算機的普及為標志,而1995年前后則發生了互聯網革命。每一次這樣的技術變革都引起企業間、產業間甚至國家間競爭格局的重大動蕩和變化。而互聯網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戰略所催熟。20世紀90年代,美國克林頓政府計劃用20年時間,耗資2000億 -4000億美元,建設美國國家信息基礎結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戰略被不少美國人認為與當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被他們認為是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該戰略能否掀起如當年互聯網革命一樣的科技和經濟浪潮,不僅為美國關注,更為世界所關注。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乱子伦在线播放| 内射少妇一区27P| 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六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1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第一区二区快射影院|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在线|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男人的天堂精品国产一区|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理论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福利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糖心| 无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