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現狀
1、潛在市場非常巨大
全國新生兒數量在經歷長達15年的平穩期后迎來拐點,2016年全國新生兒數量為1846萬,其中二孩及以上占比超過45%,同比增加近200萬,增幅高達7.92%。2016年是“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第一年,是“單獨兩孩”政策落地第三年,我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二孩及以上占比大幅提升。
也就是說在未來6-7年內將有將近2000萬適齡兒童。根據網課一般定價,一期課程在1000元以上,這樣計算的話潛在市場:價值為100億元。而根據數據網站的調查差,一線城市家長平均在每個孩子身上花費每年能達到7000元,即便在三線城市每個孩子的花費也將近3000元。
除了校外輔導的需求預計急劇增加外,校內的師資力量增長緩慢。小學階段生師比呈現止跌趨穩的態勢,目前生師比基本處于17:1,已經優于教育部公布的19:1。但因為存在結構性矛盾,在一些地方教師與編制緊缺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初中階段教師數量從2003年起一直保持了平穩態勢。2003年為346.7萬人,2016年為348.78萬人,十三年間僅增長兩萬人。可以預見隨著適齡兒童在幾年后劇增,將會對校內教育帶來巨大壓力,校外輔導的需求也將急劇增加。
2、線上教育競爭強烈
目前已經形成了一些教育知名品牌:掌門一對一、新東方、百度作業幫、網易猿輔導、好未來學而思網校、騰訊企鵝輔導、訊飛智學網,還有專門針對英語的教育品牌51talk、vipkid、英語流利說、扇貝等。好未來教育集團、新東方教育集團旗下優能中學2017財年營收分別達到68.85億人民幣和46.84億人民幣,營收再創新高。
我們可以看到教育行業的競爭激烈,但是依然存在大量的線上小品牌以及線下輔導班。
3、市場仍未飽和,在線教育大有可為
在眾多的線上線下教育機構的攻勢下,線上教育依然沒有市場飽和:根據艾瑞數據顯示,K12教育的市場占有率只有不到12%,依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種教育機構遍地開花的“繁榮”已吸引了國家的目光。隨著愈加嚴格的規范政策,教育市場的空白面會出現,既給大品牌繼續拓展的機會,又給一些新機構的誕生提供了土壤。
一句話概括,目前的教育市場雖然大型品牌占據了半壁江山,但是市場占有率遠遠沒有飽和,教育市場還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