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是指公務文書的起草與修改,是撰寫者代機關立言,體現機關領導意圖和愿望的寫作活動?,F代公文,主要指黨政機關在實施領導和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進行領導管理和公務活動的重要工具。也泛指各級各類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制訂、使用的公務文書。
起源
公文,是公務文書的簡稱。我國現存最早的公文是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卜辭。西周時期出現了“誓”、“誥”、“盟書”、“譜牒”、“政典”等公文形式?!渡袝肥鞘反孀钤纾^為系統、完整的公文典籍。《尚書》纂集了虞、夏、商、周四個朝代的公文,其體式又分為典、謨、訓、誥、誓、命六種。典,“五帝之書也”,即記錄五帝時重大國事的文書;謨,“議謀也”,即上層管理者的治世謀略記錄;訓,“說教也”,即教誨性言辭;誥,“告也”,即告白天下的訓誡性文告;誓,“約束也”,是一種誓眾文告;命,“使也”,也就是命令。秦漢時期產生了“制”、“詔”、“敕”、“策”、“章”、“奏”、“表”、“議”等。至唐宋后,又出現了“戕”、“符”、“露布”、“公移”、“判”、“國書”、“諭”、“疏”、“剳”等公文樣式。明清公文在沿襲唐宋體制的基礎上,又產生了“題本”、“奏本”、“照會”、“堂諭”等公文樣式。
公文按性質可分為通用公文和專用公文兩大類。
通用公文按行文方向分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按流通來源分為收進公文、外發公文和內部公文;按作者性質分為黨內公文、行政公文和社會團體公文;按發文性質分為問文和復文;按內容處理要求分為參閱性公文和承辦性公文;按辦理時間要求分為特急公文、緊急公文和常規公文;按機密程度分為絕密公文、機密公文、秘密公文和普通公文;按特點和作用分為規范性公文、指揮性公文、報請性公文、知照性公文和記錄性公文。通用公文從文種上劃分,可分為行政公文和事務公文。根據2012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行政公文種類包括以下15種:命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紀要、公報、決議。事務公文包括:計劃、總結、調查報告、領導講話稿、典型材料等。
專用公文指具有專門職能的機關在專門的領域中形成、使用的書面材料,具有專指內容、特定格式。主要包括:財經文書(市場調查報告、經濟合同)、司法文書(起訴書、判決書、筆錄)、外交文書(國書、照會、護照、條約)及軍用文書等。
基本功能
規制令使作用。公文是各級各類領導機關發號施令的手段,是實施領導、處理公務的工具。公文在實施領導、實施管理中能夠發揮規范控制、令行禁止、組織協調的作用。
明事通情作用。各級各類領導機關在實施管理職能、開展公務活動中,在上下左右之間,需要經常溝通情況、交流意見,以求共識共作。公文作為明事通情手段在機關工作中廣為應用。
參謀決策作用。各級各類領導機關在決策和決策實施過程中,離不開信息的搜集、處理和運用,離不開調查研究和征求意見。公文以其法定的渠道和效率滿載各種信息為資治輔政服務。
宣傳輿論作用。各級各類領導機關在實施領導、處理公務中需要有效的宣傳輿論的支持。而公文的貫徹執行是宣傳輿論的核心。
商洽聯絡作用。各級各類領導機關之間有許多事情需要商洽、介紹和聯絡,以便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發揮整體效應。此中,公文寫作不可或缺。
存儲憑證作用。公文是各級各類領導機關職能活動的真實記錄,是統一思想、處理問題的基本依據。公文在執行的時候是這樣,成為檔案之后仍然是這樣。
主要特征
主題的職能性。公文是實現機關管理職能的工具和手段。在公文里,鼓勵什么遏制什么,支持什么反對什么,允許怎么辦和不允許怎么辦,或褒或貶,或是或非,或倡或戒,或行或止,十分鮮明。
材料的可靠性。在公文里所采用的事實材料、數字材料、理論材料以及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必須真實、準確,來不得半點臆想、虛構和捏造。
結構的邏輯性。公文寫作思維方式主要是邏輯思維,通過概念、判斷、推理,通過綜合、比較、論證形成寫作思路,完成寫作任務,多用說明、敘述、議論的表達方式,慎用文學手段。文風的平實性。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力戒說大話、空話、假話、套話,不能言之無物,也不能嘩眾取寵,要實實在在,明明白白。
表述的簡明性。結構力求簡約,層次力求簡化,語言力求簡潔,在把事情、想法寫清楚、寫明白、寫透徹的前提下,文字越簡越好。
體式的規范性。要有強烈的文體、文種意識,要注意公文的書寫格式、語體特點,也要注意公文的附加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