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整個商務(買賣)過程中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絡化。
人們不再是面對面的、看著實實在在的貨物、靠紙介質單據(包括現金)進行買賣交易。而是通過網絡,通過網上琳瑯滿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統和方便安全的資金結算系統進行交易(買賣)。
上述概念包含如下含義:
電子商務是一種采用先進信息技術的買賣方式。
電子商務造就了一個虛擬的市場交換場所。
電子商務是“現代信息技術”和“商務”的集合。
電子商務是一種理念,而非簡單的采用電子設施完成商務活動。
電子商務的起源
世界上對電子商務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電子商務的實施可以分為兩步,其中EDI商務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Internet商務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的電子商務及其研究起步更晚些,但進展還是比較快的。
1997年底,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非正式首腦會議上,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敦促世界各國共同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引起了全球首腦的關注。有識之士指出,在電子商務問題上,遲疑一步就可能會丟失市場、丟失機會。
1998年11月18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就電子商務問題發言時說,電子商務代表著未來貿易方式的發展方向,其應用推廣將給各成員國家帶來更多的貿易機會。
一般來說,電子商務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基于EDI的電子商務和基于國際互聯網的電子商務。
(1)基于EDI的電子商務(20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90年代)
EDI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產生于美國,當時的貿易商們在使用計算機處理各類商務文件的時候發現,由人工輸入到一臺計算機中的數據70%是來源于另一臺計算機的輸出文件,由于過多的人為因素,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們開始嘗試在貿易伙伴之間的計算機上使數據能夠自動轉換,EDI應運而生。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將業務文件按一個公認的標準從一臺計算機傳輸到另一臺計算機上去的電子傳輸方法。由于EDI大大減少了紙張票據,因此,人們也形象地稱其為無紙貿易或無紙交易。
(2)基于國際互聯網的電子商務(20世紀90年代至今)
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國際互聯網迅速普及化,逐步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從信息共享演變為大眾化信息傳播。從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聯網之外的商業貿易活動正式進入到這個王國,因而使電子商務成為互聯網應用的最大熱點。以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網絡直銷模式而聞名的美國Dell公司1998年5月的在線銷售額高達500萬美元;另一個網絡新秀——Amazon網上書店的營業收入從1996年的1580萬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4億美元。
電子商務的優越性
電子商務提供企業虛擬的全球性貿易環境,大大提高了商務活動的水平和服務質量。新型的商務通信通道其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其優點包括:
(1) 大大提高了通信速度,尤其是國際范圍內的通信速度。
(2) 節省了潛在開支,如電子郵件節省了通信郵費,而電子數據交換則大大節省了管理和人員環節的開銷。
(3) 增加了客戶和供貨方的聯系。如電子商務系統網絡站點使得客戶和供貨方均能了解對方的最新數據,而電子數據交換(EDI)則意味著企業間的合作得到了加強。
(4) 提高了服務質量,能以一種快捷方便的方式提供企業及其產品的信息及客戶所需的服務。
(5) 提供了交互式的銷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時得到市場反饋,改進本身的工作。
(6) 提供全天候的服務,即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服務。
(7) 最重要的一點是,電子商務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電子商務的分類
電子商務可分為:企業內部、企業間及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三種類型。
1.企業內部電子商務
通過防火墻,公司將自己的內部網與Internet 隔離,企業內部網(Intranet)是一種有效的商務工具,它可以用來自動處理商務操作及工作流,增加對重要系統和關鍵數據的存取,共享經驗,共同解決客戶問題,并保持組織間的聯系。一個行之有效的企業內部網可以帶來如下好處:增加商務活動處理的敏捷性,對市場狀況能更快地做出反應,能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
2.企業間電子商務 (B2B)
在電子商務中,公司可以用電子形式將關鍵的商務處理過程連接起來,以形成虛擬企業。在這種環境中,很難區分哪家公司正在進行商務活動。一家公司在一臺臺式PC機,網絡PC機或移動式電腦上按下一個鍵就有可能影響一家處于地球另一端的供貨公司的業務活動。
按照IDC公司1997年9月的統計,1997年全球在Internet 網上進行的電子商務金額為100億美元,而時至2001年,則將高達2200億美元,其中企業間的商務活動將占其中的79%。無疑,電子商務,尤其是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將成為Internet 上的重頭戲。
盡管眼下網上企業直接面向客戶的銷售方式發展勢頭強勁,但為數眾多的分析家認為企業間的商務活動更具潛力。Forrester 研究公司預計企業間的商務活動將以三倍于企業-個人商務速度發展。這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情形:企業間的商務貿易金額商達消費者直接購買的10倍。
3.企業與消費者間電子商務 (B2C)
這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商務類型,以至許多人錯誤地認為電子商務就只有這樣一種模式。事實上,這縮小了電子商務的范圍,錯誤地將電子商務與網上購物等同起來。近年來,隨著萬維網技術的興起,出現了大量的網上商店,由于Internet提供了雙向的交互通信,網上購物不僅成為了可能,而且成為了熱門。由于這種模式節省了客戶和企業雙方的時間、空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節省了各類不必要的開支。因而,這類模式得到了人們的認同,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例如Mushkin公司,這是一家電腦公司,其主要業務為出售存儲器件。Mushkin 公司僅僅是一家虛擬企業,它沒有實際的零售店。Mushkin 最初僅在Internet 網上創建了主頁和產品目錄,而訂貨則通過電話和傳真,此后,經過精挑細選,該公司決定選擇Intershop 來創建虛擬店面。現在通過電子商務,該公司全天24小時在網上接收訂單,它們的主頁包括了產品的細節信息及重要信息。這使得它每天都要接受1000余次光顧。在實現了電子商務后,1996年度該公司利潤增長高達500%之多。
4.消費者之間電子商務 (C2C)
C2C的電子商務模式為買賣雙方提供一個在線的交易平臺,讓賣方在這個平臺上發布商品信息或者提供網上商品拍賣,讓買方自行選擇和購買商品或參加競價拍賣。
C2C電子商務的優異者和典型典型有eBay、淘寶網等。
上述的電子商務模式發展的比較早也相對成熟的,不過我們也應注意到一些已經形成并正在快速發展中的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如:B2G (企業與政府機構間的電子商務)C2G (消費者與政府機構間的電子商務)B2M (企業與相應產品的銷售者或經理人之間的電子商務)B2M實質是是一種代理模式。
電子商務的特點
1.電子商務以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作為支撐體系
現代社會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的技術支撐體系。
(1)電子商務的進行需要依靠技術服務。即電子商務的實施要依靠國際互聯網、企業內部網絡等計算機網絡技術來完成信息的交流和傳輸,這就需要計算機硬件與軟件技術的支持。
(2)電子商務的完善也要依靠技術服務。企業只有對電子商務所對應的軟件和信息處理程序不斷優化,才能更加適應市場的需要。在這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服務成為電子商務發展完善的強有力支撐。
2.以電子虛擬市場為運作空間
電子虛擬市場(ElectronicMarketplace)是指商務活動中的生產者、中間商和消費者在某種程度上以數字方式進行交互式商業活動的市場。電子虛擬市場從廣義上來講就是電子商務的運作空間。近年來,西方學者給電子商務運作空間賦予了一個新的名詞"Marketspace"(市場空間,或虛擬市場),在這種空間中,生產者、中間商與消費者用數字方式進行交互式的商業活動,創造數字化經濟(TheDigitalEconomy)。電子虛擬市場將市場經營主體、市場經營客體和市場經營活動的實現形式,全部或一部分地進行電子化、數字化或虛擬化。
3.以全球市場為市場范圍
電子商務的市場范圍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市場范圍,不再具有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的明顯標志。其重要的技術基礎--國際互聯網,就是遍布全球的,因此世界正在形成虛擬的電子社區和電子社會,需求將在這樣的虛擬的電子社會中形成。同時,個人將可以跨越國界進行交易,使得國際貿易進一步多樣化。從企業的經營管理角度看,國際互聯網為企業提供了全球范圍的商務空間。跨越時空,組織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員參與同一項目的運作,或者向全世界消費者展示并銷售剛剛誕生的產品已經成為企業現實的選擇。
4.以全球消費者為服務范圍
電子商務的滲透范圍包括全社會的參與,其參與者已不僅僅限于提供高科技產品的公司,如軟件公司、娛樂和信息產業的工商企業等。當今信息時代,電子商務數字化的革命將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并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與工作方式。它提出的"高新與傳統相結合"的運作方式,生產消費管理結構的虛擬化的深入,世界經濟的發展進入"創新中心、營運中心、加工中心、配送中心、結算中心"的分工,隨之而來的發展是人們的數字化生存,因此電子商務實際是一種新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今天網絡消費者已經實現了跨越時空界限在更大的范圍內購物,不用離開家或辦公室,人們就可以通過進入網絡電子雜志、報紙獲取新聞與信息,了解天下大事,并且可以購買到從日常用品到書籍、保險等一切商品或勞務。
5.以迅速、互動的信息反饋方式為高效運營的保證。
通過電子信箱、FTP、網站等媒介,電子商務中的信息傳遞告別了以往遲緩、單向的特點,邁向了通向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重要步伐。在這樣的情形下,原有的商業銷售與消費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由于任何國家的機構或個人都可以瀏覽到上網企業的網址,并隨時可以進行信息反饋與溝通,因此國際互聯網為工商企業從事電子商務的高效運營提供了國際舞臺。
6.以新的商務規則為安全保證
由于結算中的信用瓶頸始終是電子商務發展進程中的障礙性問題,參與交易的雙方、金融機構都應當維護電子商務的安全、通暢與便利,制訂合適的"游戲規則"就成了十分重要的考慮。這涉及到各方之間的協議與基礎設施的配合,才能保證資金與商品的轉移。